首頁 > 樂活 > 藥品 > 巴豆

巴豆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巴豆

別名: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

巴豆

性味種子:辛,熱;有大毒。根、葉:辛、溫。有毒。

歸經:歸胃、大腸經。

入藥部位:本品爲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乾燥成熟果實,根及葉亦供藥用。

形態特徵:本品呈卵圓形,一般具三棱,長1.8~2.2cm,直徑1.4~2cm。表面灰黃色或稍深,粗糙,有縱線6條,頂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開果殼,可見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呈略扁的橢圓形,長1.2~1.5cm,直徑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點狀的種臍及種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點,其間有隆起的種脊;外種皮薄而脆,內種皮呈白色薄膜;種仁黃白色,油質。無臭,味辛辣。

巴豆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分,內服去種皮榨去油,配入丸、散劑。

外用:適量,研末塗患處,或搗爛以紗布包擦患處。

炮製:去皮取淨仁。

巴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瀉下祛積,逐水消腫。

主治:用於寒積停滯,胸腹脹滿;外用蝕皰。用於惡瘡疥癬,疣痣,白喉,瘧疾,腸梗阻。

巴豆的禁忌

無寒實積滯、孕婦及體弱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芫花爲之使。惡蘘草。畏大黃、黃連、藜蘆。”

②《藥對》:“畏蘆筍、菰筍、醬鼓、冷水。得火良。與牽牛相反。”

③《藥性論》:“能落胎。”

④《本草衍義補遺》:“無寒積者忌之。”

巴豆的配伍

①治寒實結胸,無熱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貝母三分。三味爲散,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傷寒論》白散)

⑤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大黃一兩,乾薑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爲末,研巴豆納中,合治一千杵,用爲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嚥,須臾當瘥;如未瘥,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瘞;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金匱要略)三物備急丸)

⑥治寒癖宿食,久飲不消,大便祕: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熱,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④治痞結癥瘕:巴豆肉五粒(紙裹打去油),紅曲三兩(炒),小麥麩皮一兩(炒)。俱研爲細末,總和爲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湯下。(《海上方》)

⑤治陰毒傷寒心結,按之極痛,大小便祕,但出氣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錢,捻作餅,安臍內,以小艾炷灸五壯。氣達即通。(《仁齋直指方》)

⑥治小兒L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醫鑑》)

⑦治寒痰氣喘:青橘皮一片,展開,入剛子一個,麻扎定,火上燒存性,研末,薑汁和酒一鍾,呷服。(《醫說》)

⑧治夏月水瀉不止:大巴豆一粒(去殼)。上以針刺定,燈上燒存性,研細,化蠟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世醫得效方,針頭丸)

⑨治氣痢: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細研,取熱豬肝和丸,空心米飲下,量力加減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餅丸服。(《經驗方》)

⑩治小兒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錢,百草霜二錢(研末),飛羅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湯,白用米湯,赤白用薑湯下。(《全幼心鑑》)

⑴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口乾煩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盡,如粉),黃丹(炒,研,羅過)取一兩一分。上同研勻,用黃蠟熔作汁,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時候。(《局方》水浸丹)

⑿治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並熬令黃,搗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爲度,勿飲酒。(《補缺肘後方》)

⒀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錢;輕粉五分。放於四、五層紗布上,貼在肚臍上,表面再蓋二層紗布。經一至二小時後感到刺癢時即可取下,待水瀉。若不瀉則再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⒁治喉痹:白礬二兩(搗碎),巴豆半兩(略捶破)。同於銚器內炒,侯礬枯,去巴豆不用,碾礬爲細末,遇病以水調灌,或幹吹入咽喉中。(《百一選方》)

⒂治白喉:巴豆仁、硃砂等分,各研成細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藥上,貼於眉間的上方(勿使藥末掉入眼中)。約經8~12小時,局部皮膚髮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時,便可揭去膏藥,擦掉藥末,塗上1%龍膽紫液,以防感染。(《江蘇中醫》(11):23,1959巴豆硃砂膏)

⒃治耳卒聾:巴豆一粒,蠟裹,針刺令通透,用塞耳中。(《經驗方》)

⒄治風蟲牙痛:㈠巴豆一粒,研,綿裹咬之。㈡針刺巴豆,燈上燒令煙出,薰痛處。(《經驗方》)

⒅治一切惡瘡: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調雄黃、輕粉末,頻塗取效。(《普濟方》)

⒆治一切瘡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殼,炒焦,研膏,點腫處則解毒,塗瘀肉則自腐化。(《癰疽神祕驗方》烏金膏)

⒇治荷錢癬瘡:巴豆仁三個,連油杵泥,以生絹包擦,日一、二次。(《祕傳經驗方》)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