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爆裂西瓜促中國反思高效農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爆裂西瓜促中國反思高效農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明鎖2011年在江蘇省丹陽市延陵鎮大呂村現代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投資26萬元種植了47個大棚的西瓜,爲了增產增甜,5月6日下午他使用西甜瓜膨大增甜劑對進入膨大期的西瓜進行葉面噴施,結果7日一早就發現有180多個西瓜爆裂,半個月來,每天都炸個不停,直到現在,剩下的大約只有三分之一了。

爆裂西瓜促中國反思高效農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雖然經過實地考察,農業專家認爲,是西瓜品種、久旱遇雨、膨大劑使用時期不當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西瓜爆裂,但是膨大劑還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了公衆面前。

南京消費者李向陽說:“原來高效農業也有‘潛規則’,一個西瓜的成長,要吃這麼多的‘補品’,難怪很多人都說現在的西瓜和原來的味道不一樣了。”

其實在農業生產領域,使用膨大劑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大呂村從“中國西瓜之鄉”江蘇東臺請來的技術員周昌才告訴記者:“1998年就有瓜農開始使用膨大劑。”

據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朝賢介紹,在西瓜上使用的膨大劑名爲氯吡脲,最早是在美國首先研發的,日本於1985年開始生產和使用,如今已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使用。

在中國廣大農村,許多農資店裏都有膨大劑銷售。在延陵鎮一條500米不到的街上,有3家農資店都在出售膨大劑,價格爲1元至2.5元之間。農資店工作人員馬亞光告訴記者:“膨大劑施後瓜果個體大,品質好,早熟增產,所以賣得非常好。”

膨大劑長期熱銷的背後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劉明鎖告訴記者:“用膨大劑,一個棚只要兩包,成本只要4元,而收益則要多很多。”

對於此次西瓜未能增產反而開裂,農業專家們認爲,這屬於生產技術問題,而非質量安全問題。膨大劑氯吡脲早在1992年就在中國獲得了農藥登記,經大量田間試驗證明,其在合理使用下對西瓜品質無明顯不良影響,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其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但廣大消費者對膨大劑仍是疑慮重重。在各大網絡論壇上,膨大劑陷入了“輿論漩渦”。人們普遍擔心,使用了膨大劑,西瓜會爆炸,這樣的高效農業是不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植物激素是否存在濫用風險,用激素催熟的瓜果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南京市民周海英對記者說:“對那些個頭大、顏色好的瓜果,我有個疑問,它們是不是使用了膨大劑,這些物質究竟有沒有殘留,人吃了到底是不是安全?”無錫市民馬定坤則說:“現在市場上大個瓜果隨處可見,雞蛋大小的草莓,乒乓球一般的葡萄,我們消費者到底是吃還是不吃?”

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則提出疑問,高效農業如果片面追求高產高效,還是不是道法自然,還是不是綠色農業?雖然在合理使用情況下,膨大劑是安全的,但是有沒有可能存在濫用風險呢?

鄭風田認爲,裂瓜事件引發消費者強烈關注,歸根結底在於它暴露了這樣一個問題,即除了食品添加劑濫用,還有哪些因素可能危害食品安全。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汪良駒說:“高效農業絕不僅僅是賺錢多,經濟效益高的農業,而是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最佳的農業。如果說,西瓜大量爆裂是對濫用膨大劑的反抗,那麼社會廣泛質疑則是對高效農業的反思。”

面對消費者的各種擔心,專家們建議當前應加快實施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汪良駒說,只有將農產品品種、產地、施肥、用藥、運輸、銷售等一系列相關信息告知消費者,才能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自己去理性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規範農產品生產,保障食品安全。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