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旅遊治病"存誤區 憂鬱症不是放假休息就能治

"旅遊治病"存誤區 憂鬱症不是放假休息就能治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憂鬱症不僅是心理疾病也是身體疾病,光靠放鬆休閒起不到治病作用。今年已經涌出多個憂鬱症病患自殺新聞,其中包括9月21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童兆洪在辦公室自殺身亡。童兆洪遺書顯示,自殺系因抑鬱,稱自己“不堪忍受,難受至極,失去信心”。大衆往往認爲,憂鬱症患者“思想脆弱”,是“不堪壓力”,其實這並非事實全部。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活動的主題爲“溝通理解關愛 心理和諧健康”。大家對憂鬱症的理解與關愛就是該把憂鬱症看成慢性病,而不是心理脆弱。

"旅遊治病"存誤區 憂鬱症不是放假休息就能治

觀念誤區

抑鬱是脆弱?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指出,大衆用了錯誤的方式去理解和關愛抑鬱症患者。比如,認爲“帶患者去旅遊,放鬆了抑鬱症就能好”“跟心理師談話,抑鬱症就能好”“等放鬆了,過段時間抑鬱症自然會好”等等。以致阻礙患者就診,走治療彎路。

他認爲,抑鬱症就跟高血壓一樣,是一種可以得到控制的常見慢性病。可“高血壓”跟“抑鬱症”的待遇卻大不相同。看高血壓沒什麼大不了的,堂堂正正上門診看病,也不會影響公衆評價。而抑鬱症去看病,則常被認定爲思想脆弱,要看“精神科”,說出去都不好聽。這種觀念歧視成了患者看病的阻礙。其實,精神科在歐洲稱爲“心理醫學科”,心理疾病應該當一般疾病治療與對待。

休息好了,病能好?

國慶十天長假,選擇出外旅遊放鬆,平常人的確能放鬆身心,釋放壓力。不少憂鬱症患者家屬、朋友以爲憂鬱症患者長期去放鬆旅遊就能放鬆,而把休閒作爲治療憂鬱症的方式,這是治療憂鬱症的另一誤區。潘集陽說,如果確診爲憂鬱症,患者必須按照醫學原則吃藥。

一個正常人在無壓力休閒的症狀下容易放鬆,但憂鬱症常體驗不到愉快感,尤其是重度憂鬱症患者往往很難放鬆,勉強“被放鬆”反而容易增加壓力。潘集陽認爲,輕度抑鬱症患者可以嘗試去旅遊放鬆,陽光能抑制黑色素,對病情確實有一定幫助,但回來後可能陷入以前的狀態。不妨作出嘗試,如果無效再用現代醫學觀念去治療。臨牀上確實約有20%的憂鬱症患者會“自愈”,但醫生並不能判斷哪些人能夠“自愈”。把希望押在自愈上不太現實。

他說:“憂鬱症是種慢性病,部分患者需要長期吃藥,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終生吃藥。”根據國外研究的綜述,一個人得憂鬱症60%~70%爲生物學因素,跟身體血清素的基因形態有關。30%爲心理壓力等因素。所以,該把患者當成身體疾病,心理干預還不足夠,需要治療。

對上門診看病者,潘集陽發現,大多患者對吃藥的抗拒非常大,還特容易被周邊人干涉,常被教訓當心“越吃越傻”。

治療憂鬱症的用藥確實有一定副作用,但就“風險收益比”,利肯定大於弊。大家都知道,抑鬱症最可怕的後果是自殺,尤其有憂鬱症又有焦慮的患者,自殺風險很大。根據2007~2008年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吃抗抑鬱藥與自殺風險的數據顯示,25~64歲吃抗抑鬱藥者,自殺比例跟正常人自殺比例沒有區別。65歲以上的患者,吃藥治療後會大大降低自殺比例。

吃藥會變傻?

藥物確實可能造成患者打哈欠、腸胃不適、性慾下降等副作用,但並無軀體心臟、肝臟、腎方面臟器的損害。“越吃越傻”更是錯誤的認識。而且精神類的藥物很多種,如果對某一種藥物有身體反應,可以更換其它的藥物,這也是無須憂慮的。

得了抑鬱症的病人,有時需要長期吃藥,甚至終生吃藥。按憂鬱症治療原則,抗憂鬱治療分爲三個階段: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維持期治療。急性期治療一般是3個月,通過治療將疾病控制好;鞏固期治療期爲6個月;維持期的長短就因人而異,如果發病次數超過3次,需要終生服藥。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