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軟飲公司宣佈含糖量削減20% 含糖飲料有這7大隱患

軟飲公司宣佈含糖量削減20% 含糖飲料有這7大隱患

來源:美型男    閱讀: 7.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澳大利亞飲料委員會宣佈了軟飲行業諸多企業的這一聯合承諾。這也是響應了2014年美國飲料行業的一個類似承諾——至2025年,美國人均消費的飲料卡路里總量將削減20%。

軟飲公司宣佈含糖量削減20% 含糖飲料有這7大隱患

澳大利亞飲料委員會的首席執行官Geoff Parker表示,該行業到2020年會將軟飲含糖量降低10%,5年後再降低10%,這“不會對口味產生負面影響”。目前,超過80%的非酒精飲料生產公司已經簽署了該協議,其中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朝日飲料和三得利等。

飲料中到底有多少糖?

以一塊重量爲4.5克的方糖來計算,一罐355毫升可樂(原產國美國)裏所含的糖分是39克,相當於8塊半的方糖;一罐355毫升芬達(原產國美國)葡萄味汽水裏所含的糖分是48克,相當於10塊半的方糖;一罐355毫升雪碧(原產國美國)裏所含的糖分是38克,不到8塊半的方糖;一瓶500毫升茉莉清茶(產地中國)所含的糖分是21克,等於4塊半方糖;一瓶450毫升草莓味果粒奶優(產地中國)所含的糖分是30克,等於不到7塊方糖。

也就是說,按照美國心臟協會(AHA)關於2歲至18歲的青少年兒童每天攝入的糖不應該超過25克的建議,喝半罐芬達所攝入的糖分就已經超標。

糖飲料的7大隱患

1、誘發齲齒

有多項調查表明,甜飲料攝入量和齲齒的危險有正相關。爲了減少齲齒的風險,在西方國家當中,喝甜飲料常常是用吸管的,酸性十足的甜飲料並不一定會直接接觸到牙齒。但即便這樣,齲齒的風險還是不低,這其中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以爲甜飲料帶來體內鈣的丟失,從而讓牙齒變得更爲脆弱。而在中國,大多數消費者都不用習慣,酸性的飲料直接接觸牙齒的牙釉質,對我們牙齒的影響可想而知!

軟飲公司宣佈含糖量削減20% 含糖飲料有這7大隱患 第2張

2、導致肥胖

目前國內的甜飲料,按一瓶500ml來算,平均含糖在50克左右,而每克糖會帶來4千卡的熱量,這樣的甜飲料喝兩瓶半所帶來的熱量就約等於成年女性一頓飯碗的熱量!美國研究也顯示,每天一罐含糖飲料,每年體重將增加約7公斤。然而,甜飲料的廣告還是在全球範圍內鋪天蓋地。它們打着“水果加牛奶” “補充維生素” “多喝多漂亮” “補充水果營養”等旗號,以鮮豔的包裝、多彩的顏色、濃郁的香味、酸甜的口感吸引廣大消費者。

3、每天兩罐甜飲料,糖尿病風險增加50%

一方面,多喝甜飲料會大大增加肥胖的風險,而肥胖本身就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同時,在甜飲料中存在的糖都是溶解在飲料中的單糖和雙糖,這些糖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會造成血糖的迅速升高,這種對血糖的影響比直接吃同樣重量的糖塊還要惡劣!此外,還有一點很可怕,那就是這些糖是溶解狀態的,是藏在甜飲料裏面的,我們看不見摸不着,所以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吃進肚子並損害健康!德國人近60%的食品爲高糖食品,這導致德國“體重超標”的人佔51%,患有糖尿病的人數達750萬。

4、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在大部分人心目當中,腎結石既然大部分是草酸鈣結石,那麼應當和草酸、鈣什麼的關係比較大,很少會想到它和甜飲料相關。其實,美國是個腎結石高發大國,和其國民的甜飲料高消費關係不小。在有關甜飲料和腎結石關係的流行病學研究當中,有5項都表明甜飲料消費和腎結石及尿道結石風險有顯著性的相關。研究者分析認爲,甜飲料降低了鈣和鉀的攝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攝入量,可能是引起腎結石風險升高的重要因素。

軟飲公司宣佈含糖量削減20% 含糖飲料有這7大隱患 第3張

5、導致營養不均衡

喝甜飲料多的人,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通常會減少,澱粉類主食和蛋白質也吃的較少。這可能是因爲甜飲料佔了肚子,正餐時食慾下降的緣故。對於發育期的兒童少年來說,這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造成虛胖和營養不良。還有研究提示,多喝甜飲料的人,整體上維生素和礦物質都容易攝入不足。

6、促進骨質疏鬆和骨折

喝甜飲料越多的人,奶類產品就喝得越少,鈣的攝入量也越低。同樣,由食品行業所資助的研究中,甜飲料和鈣的攝入量之間只有很小的負面關係甚至還有正面聯繫;而由政府資助的大型研究當中,甜飲料和鈣的攝入量之間有明確的負面聯繫。有兩項研究表明甜飲料和骨質密度降低之間有顯著聯繫,也有研究提示,甜飲料喝得多,會帶來骨折危險增加的趨勢。

7、升高血壓

英國血壓協會主席格瑞漢姆·麥克格瑞克對全世界的人發出這樣的警告:過多的甜飲料是“棺材蓋兒上的一枚釘子”。每天只要喝超過355毫升的甜果汁或碳酸飲料,就會給血管“加壓”。每多喝一罐甜飲料,舒張壓會高出正常值1.6毫米汞柱,收縮壓高出0.8毫米汞柱。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