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魏則西之死:滑膜肉瘤是什麼樣的病?

魏則西之死:滑膜肉瘤是什麼樣的病?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學生魏則西的死,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之外,滑膜肉瘤這個疾病也讓大家知曉。“滑膜肉瘤”是個什麼樣的疾病,有沒有最佳的治療方案?魏則西生前所控訴的DC-CIK技術,是種什麼樣的技術?

魏則西之死:滑膜肉瘤是什麼樣的病?

什麼是滑膜肉瘤?

魏則西罹患的滑膜肉瘤是一種源於關關節、滑膜及腱鞘滑膜軟組織的惡性腫瘤,常發於四肢大關節,也可發生於前臂、大腿、腰背部,主要症狀爲局部腫脹、腫塊、疼痛爲主,導致活動受限。

據瞭解,滑膜肉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爲主,爭取廣泛切除,如有血管受侵,血管需一併切除,切除不徹底,局部複發率高。該病會通過血行易向肺部轉移,也有淋巴轉移,凡引流淋巴結較大者,在腫瘤切除的時,施行淋巴結清掃術。

專家表示,目前而言,滑膜肉瘤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法,5年生存率在20%~50%,而且晚期往往容易轉移,治療效果較差,可以稱之爲臨牀意義上的“絕症”。

滑膜肉瘤罕見 最佳治療方案尚未確定

目前惡性腫瘤在中國已是因病致亡的主因之一,但軟組織肉瘤比較罕見。根據美國的統計數據,軟組織肉瘤每年的發病率約爲十萬分之二至三,僅佔全部惡性腫瘤的1%,佔全部致死腫瘤的2%。但是,在兒童惡性腫瘤中,軟組織肉瘤約佔8%。而滑膜肉瘤的病例約佔全部軟組織肉瘤的8%。

以中國的人口基數爲計,每年依然有上萬的患者受困於這一罕見疾病。

也正是因爲滑膜肉瘤的罕見,病例較少,目前最佳治療方案尚未確定。標準的治療方法是手術。並輔以放療。因爲滑膜肉瘤較低的發病率導致無法獲得足夠的病例進行隨機對照臨牀試驗,化療的作用仍不明確。目前,手術切除後選擇性地進行放療化療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方式。

然而,在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網站上,也提到了用免疫細胞治療肉瘤的實驗。然而,目前的幾項實驗中並沒有DC-CIK治療,並且,這些免疫細胞治療主要針對其他類型肉瘤,並無針對滑膜肉瘤的免疫治療方法。目前所有的免疫細胞治療都處在臨牀一期和二期實驗中,並沒有上市。

在一個致力於肉瘤關注的網站上,滾動播放着全世界罹患肉瘤的患者的微笑照片,他們大多很年輕,有的甚至是幾歲的孩子。

滑膜肉瘤的發病高峯在20-30歲,約30%的患者在20歲以下患病,並且男性多發。與大多數軟組織肉瘤一樣,滑膜肉瘤的發病機理仍不明確,沒有確定的危險因素。因此,沒有好的篩查方法。

雖然這種腫瘤被稱爲滑膜肉瘤,但是它並不起源於滑膜組織。滑膜肉瘤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一般情況下爲逐漸增大的腫塊。作爲一種高度惡性的肉瘤,滑膜肉瘤具有局部侵襲和轉移率高的特點。

何爲DC-CIK

細胞免疫治療,簡而言之,就是抽取自體的細胞,將其培養出可以與癌細胞“戰鬥”的能力,再輸回患者體內。

“DC-CIK”療法中的“DC”意爲樹突細胞,這種療法首先將患者自己的DC細胞提取出來,在體外同患者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或者是腫瘤相關抗原肽進行撫育來誘導DC細胞成熟。

而“CIK”則是指將患者的淋巴細胞提取出來,在體外用細胞因子激活成爲CIK細胞。

然後在體外將腫瘤抗原誘導成熟的DC細胞和CIK細胞共同培養進行腫瘤抗原呈遞來激活腫瘤抗原相應的淋巴細胞,再把它們回輸給病人體內。

在理論上,DC-CIK或許具有廣譜抗腫瘤作用,在中國的很多醫院已被應用於多種癌症不同階段的治療。

然而權威專家家卻認爲,這種方法有其短板,效果不佳。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著名免疫學家林欣接受《知識分子》採訪時表示,目前,DC-CIK治療對很少數一些病人有一些特異的作用,但是總體效應不大,不能做爲主要治療手段。

被“淘汰”的技術

魏則西生前曾說,自己所接受的療法在美國“已經被淘汰”,亦不無道理。曾在清華大學從事腫瘤生物研究工作的何霆博士對記者介紹,此療法此前在美國已經歷了多年研究,但是相關臨牀試驗在美國基本全部宣告失敗,沒有得到上市許可。

唯一例外的DC治療技術是美國FDA於2008年批准的Provenge,應用於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然而由於價格昂貴、療效欠佳等,該產品市場表現並未達到預期,最終導致其公司破產。

DC-CIK的療效究竟如何?

雖然相關研究不少,但總的來說發表的文章水平不高,有的有一定療效,有的則沒有顯著療效。

何霆表示,例如,Provenge的臨牀試驗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被延長4個月。而天津腫瘤醫院的研究中,DC-CIK治療使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由37.3%提高到57.2%;但在一項新加坡總醫院的研究中,CIK療法則對髓系白血病患者沒有顯著療效。

魏則西之死:滑膜肉瘤是什麼樣的病? 第2張

林欣則表示,國內並沒有權威研究認爲DC-CIK治療有明顯的效果,國外的臨牀試驗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但是在美國,如果沒有很好的臨牀結果,是不能通過權威機構的批准,因此DC-CIK是不能用於臨牀治療,只有很少的一些臨牀研究。

此前媒體報道,清華大學醫學中心免疫學研究所張明徽也曾評論:“在美國,傳統的自體CIK技術已經不再做臨牀實驗,再在國內開展類似的研究和臨牀價值不大。”

然而,DC-CIK卻在中國免疫細胞治療領域卻非常火熱。

在“中國知網”的腫瘤學論文庫中以關鍵詞搜索“DC-CIK”,可獲得2000多條論文搜索結果。

免疫治療無標準

在免疫細胞治療領域,中國目前缺乏具體監管措施。

根據衛計委相關規定,免疫細胞治療屬於第三類醫療技術。隨着2015年國務院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牀應用准入審批,取消醫療技術臨牀應用准入管理後,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重點將轉移至事中事後監管。

目前醫療機構對本機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和管理承擔主體責任。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據職責對轄區內醫療機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情況承擔監管責任。

何霆分析,國內確實可能有一些機構,在缺少大規模、正規的臨牀試驗的情況下,直接就開始收費、推廣DC-CIK治療。這其中有一些機構也許是本着治病救人要緊的初衷,但也不乏一些人受利益驅動趁亂圈錢。從科學的角度,還是應該以正規臨牀試驗爲基礎,確保安全和有效之後才能開展臨牀應用。

據《健康界》2015年的報道報道,現實中,對免疫療法真正起到“監管”作用的只有“實驗室GMP標準”。

DC-CIK治療中,T細胞的培養需要完全無菌的環境,一旦感染,感染的T細胞回輸給病人會很危險,因此培養細胞的實驗室需通過GMP認證。據新華網報道,2009年6月,北京武警二院建立了GMP實驗室。

但《健康界》報道還指出,GMP標準主要針對細胞的體外培養環節,在國內的實際操作中,有些細胞操作間建立在醫院內,有些則由生物技術公司建立在醫院外。

雖然有各種鼓勵開展細胞免疫治療的文件,對於免疫治療的具體技術卻沒有行業標準。何霆分析,行業標準應該包括醫院的資質,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等,目前,其他的第三類醫療技術,例如基因診斷,幹細胞治療等,都有相關規定。

何霆表示,對於免疫治療,除了明確監管部門之外,更重要的是審批過程和具備的基本條件,但現在在細胞治療中確實沒有這方面的行業標準。

然而,也有專家指出,針對癌症的免疫治療依然有很大的潛力,不能因此一概否定,因噎廢食。

免疫治療依然是癌症研究的重要領域,目前,免疫治療的多種方法都在發展中,美國FDA已經批准了抗CTLA4和抗 PD-1抗體作爲抗腫瘤藥物投放市場。其中,抗PD-1抗體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免疫治療方法,擁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對將近20%的晚期肺癌患者有效果。

在美國從事腫瘤免疫治療研發的優瑞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Eureka Therapeutics)總裁劉誠博士介紹,目前癌症免疫有兩大方向,除了上述的抗CTLA4和抗PD-1這類用以激活病人自身免疫細胞的抗體之外,使用基因工程改造免疫T細胞的療法也前景光明,包括CAR-T和TCR-T等, 其針對腫瘤細胞的靶向特異性是與此前的免疫細胞治療方法如DC-CIK的主要區別。 在一些有針對性的病種中,免疫療法甚至已經開始成爲獨立療法,例如CD19、CART就在白血病的治療中就取得了傳統治療沒有達到的效果。(內容綜合財新網和39健康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