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問題氣體致盲 不要拿商業祕密推卸責任

問題氣體致盲 不要拿商業祕密推卸責任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問題氣體致盲 不要拿商業祕密推卸責任

去年6月,26名患者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因爲使用問題眼用全氟丙烷氣體,部分患者因此單眼致盲。近日,媒體再次報道,還有59名患者在北醫三院使用了同批次的問題氣體,除一人視力僅爲0.01外,18人已經單眼致盲,其中最小的95年出生僅僅20歲。

這則舊聞掀起了輿論中的不平,也披露了這起醫療傷害事件中更多的信息。藥監局已經對藥企進行了罰款處理,受害者幾無復明希望,其賠償事宜尚未得到妥善處理。衛計委也在開會研討此事。而迄今爲止,導致問題氣體致盲的原因仍未查清楚。

查清楚問題氣體致盲的真正原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爲生產企業是該種眼科手術用醫療器械的國內唯一生產商,只有查清楚、透明公佈才能消除恐慌。退一步說,從受害者賠償角度講,也可以根據原因的性質來提請賠償。這是對業者與患者都是極關鍵的事。

而這關鍵的原因查證,似乎久拖不決。央視前調查記者王志安在微博上透露:“此事的核心在於臨牀試藥的監管環節出了問題,廠家用國產原料替代進口原料分裝,應該重新進行臨牀試藥,但是,沒有做。這件事醫院和患者都是受害者,作惡的是企業和監管部門,就是草菅人命。”

假如王志安的調查所言是實,就可以理解各方眼下所採取的態度。藥監局的說明是同批次問題氣體量少,導致後續的檢測試驗無法展開,問題氣體中的雜質無法確認,要求企業搞清楚。而企業以商業祕密爲由,拒絕透露原料商,“辯白”就此陷入僵局。

商業祕密被涉事藥企當做“擋箭牌”,並不能成立。人們追問的並不是全氟丙烷的生產配方與製作工藝,而是質問那個導致患者集體致盲的問題氣體的“雜質”是什麼,它來自哪個環節,又因何原因生成。原料供應商和生產企業都有誠實的責任開誠佈公。

問題氣體致盲事件一開始被發現上報,生產企業回收了8600多盒同批次問題產品,樣本量比藥監局掌握的要多得多,足夠做實驗室鑑定。而且在十個多月的時間裏,問題一直被掩蓋,這也就很讓人擔憂那種致盲“雜質”是否在掩飾什麼更緊要的東西。

易言之,問題氣體致盲到底是某個批次產品的原料問題,還是臨牀試藥的程序疏忽,除非有正面的澄清,否則這個懸疑就揮之不去。患者、醫院、藥監局、藥企等利益方中,醫院說手術操作沒問題,藥監局說樣本不夠用,藥企有商業祕密,只有致盲的患者無所依附,最無助。

給致盲患者一個徹底的交代,而不是舉出商業祕密這個擋箭牌,仍是包括患者在內的公衆希望看到的處理方向。而要破除藥企不恰當地拿商業祕密作爲推卸責任的錯誤舉動,輿論追問道這個地步,幾乎沒有餘力可用。藥企的管理部門理應有積極作爲。

食安與藥安,是關係國民生命健康的永恆主題。但從今年以來的問題疫苗、問題奶粉、問題氣體致盲這類事件看,我們的食安與藥安存在着許多令人擔心的缺陷,而且這種缺陷分佈在生產與流通各個環節,商業利益與監管責任糾纏在一起,攪動國民安危。

國務院調查組日前公佈了問題疫苗的第一批處理結果,數百人受到撤職與降職處分,這說明調查的重心又已經回到了行政問責上來。食品藥品的特點,註定它們的生產問題必定與監管問題相伴而生。令人信服地調查及處理問題氣體致盲事件,也應該沿用國務院的這個思路令狐卿(搜狐特約評論員)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