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孕婦如何進行中藥進補

孕婦如何進行中藥進補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孕婦如何進行中藥進補

很多女性在孕期都會通過中藥進補,那麼這些準媽媽們可曾想過在食用這些中藥材的同時,對自己本身會造成哪些影響?本文將爲各位準媽媽介紹目前常見的中藥材,讓你的孕期生活更平安順利。

中藥的分類法則

所有的中藥材,均可以五味、五性、作用部位及有無毒性等特質加以分類,分類方法如下:

1.五性:包含寒、熱、溫、涼、平五性,寒症宜服用溫熱藥或食物,而熱症則服用寒涼藥或食物。

2.五味:包括酸、苦、甘、辛、鹹五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胃、辛味入肺、鹹味入腎。

3.作用部位:包括五臟六腑及十二經脈。

4.有無毒性:部分有毒的中藥材,並不適合作爲藥膳用藥,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才可食用,而無毒的藥材則可根據體質,作爲藥膳的常用藥。

孕婦不可不知的中藥禁忌

正常的情況下,胎兒在4到 12周時正形成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四肢及五官,12周以後則是胎兒的成長期,每個階段用藥都須特別謹慎。然而,中藥材的種類繁多,對母體與胎兒本身會造成的影響,也無一定的規範可尋,因此,本文將較常見的中藥材,簡單整理出一個孕婦中藥禁忌的表格,作爲各位準媽媽懷孕期間的小叮嚀。

準媽媽中藥禁忌

中藥種類      影響

牛黃(清熱藥)      泄下力強,易導致孕婦流產。

紅花、川七(活血藥)  其祛瘀活血力強,易導致流產與早產。

牛膝(活血藥)      有損胎兒健康。

車前子(除溼利水藥)   過度食用會影響胎盤循環。

補骨脂(溫陽藥)     孕婦須經由醫生指示後再服用。

薏仁(除溼利水藥)    內含薏苡仁油,會降低橫紋肌收縮作用,對子宮產生輿奮作用,也會造成羊水過少的現象。

通草(除溼利水藥)    會造成孕婦羊水過少。#p#副標題#e#

孕婦如何進行中藥進補 第2張

適當使用-補得健康

莊醫生指出,有些中藥確實不適合孕婦使用(見上表),大家也都會在孕期過程中謹慎小心地避開這類藥物,但是,造成孕婦身體不適的,往往並不是這些禁忌藥物,而是一般的孕婦可食用的藥材。主要原因,是由於孕婦本身過度的攝取所產生,所以,莊醫生特別叮嚀準媽媽們在食用以下這些藥材時,要懂得適當地使用,這樣才能補得健康又愉快。

人蔘(補氣藥)

性、味:甘、微苦、微溫。

功效:補充元氣、補益脾肺、安神益智等功效。

現代藥理:有增強免疫功能、提神醒腦、抗疲勞、改善消化吸收、促進食慾等藥理作用。

適合體質:適用於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不愈、容易感冒;食慾不振、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造血功能不足等陽氣虛弱體質。

過度使用的不適應症:因爲人蔘是屬於補氣的藥材,如果準媽媽的體質剛好有黃痰、感冒、發燒、火氣大、消化不良的情形或是躁熱體質時,過度的進補會造成口乾舌躁、便祕等情況。

黃連(清熱去藥)

性、味:苦、寒。

功效:具清除內熱、瀉火解毒、除溼氣等功效。

現代藥理:有消炎抗菌,鎮定退熱、降低血壓、擴張末梢血液循環及強化膽囊功能等藥理作用。

適合體質:

適用於身體發熱、煩躁易怒、胃口過盛、噁心嘔吐、睡眠不穩、流鼻血、咳血、便血或瀉下黃穢惡臭、瘡瘍腫毒等熱症。

普通孕婦不適宜服用黃連:

有傳言說孕婦吃黃連可以去胎毒,然後寶寶生下來皮膚會白淨些。可準媽媽若未經醫生指導,不宜單獨食用,尤其是體質虛寒者,以免影響腸胃功能,造成腸胃不適,也可能會引起全身過敏或全身瘙癢、煩躁不安的症狀。此外,大量及長期食用會引起血液異常的狀況(如:血紅素、白血球下降)。

小提醒:懷孕後期可與中醫師討論是否食用黃連,千萬不要自行購買食用。#p#副標題#e#

孕婦如何進行中藥進補 第3張

珍珠(清熱藥)

性、味:甘、鹹、寒。

孕婦吃珍珠粉的好處:

1、十八種氨基酸:提供寶寶在發育過程中合成多種重要優質蛋白質時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原料。

2、近二十種微量元素:活化造血系統:提高人體免疫力,避免腫瘤產生,刺激酵素分泌,進而增強寶寶與母體的免疫功能,讓寶寶出生後具有較高抵抗力。

3、天然牛磺酸:促進胎兒神經系統和腦細胞發育,讓幼兒的大腦取得先天的優勢,同時維護孕婦和胎兒的視力功能。

4、珍珠鈣:優質易吸收的活性離子鈣,可以充分滿足懷孕期母體和胎兒的鈣質需求,避免母體發生缺鈣,導致胎兒骨骼發育不良。

適合體質:適用於煩躁身熱、失眠暈眩、青春痘、粉刺、斑點、瘡瘍腫毒、傷口久不癒合等症。

過度使用的不適應症:

珍珠粉屬寒性,若準媽媽屬於寒性的體質又長期食用珍珠粉,會造成腹瀉的症狀,有早產徵兆的孕婦也不宜食用。

小提醒:珍珠粉的研磨是需要相當的謹慎與繁複的程序,最後是要篩選剩下細膩的粉末,這樣一來纔不會對腸胃造成傷害。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