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寶寶缺鉀

寶寶缺鉀

來源:美型男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缺鉀的原因

寶寶缺鉀分後天營養缺乏型和先天遺傳型兩類型。臨牀和病理學又分C外缺鉀和C內缺鉀。

寶寶缺鉀

造成寶寶後天營養缺乏鉀的原因很多,如寶寶頻繁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和長期胃腸引流,這使鉀從消化道中的排出增加,因此造成了寶寶缺鉀的狀況。後天缺鉀易治癒,只要多食含鉀多果蔬(橘子,香蕉,瓜果等)就可以了。

而先天遺傳型的就難醫治,尤其遺傳性缺鉀,需科學的發展能進行基因改造治療才能徹底治癒呢。不過只要你能常帶些氯化鉀類鉀劑類藥片在身邊(刺激胃腸粘膜,可在飯後服用)經常補充鉀元素就行了。另外可試用中草藥來治療。

低血鉀週期性麻痹是怎麼回事

低血鉀型週期性麻痹是以骨骼肌反覆發作弛緩性麻痹及發作時血清鉀降低爲主要特徵。

1、低血鉀型:於清晨或半夜醒時出現四肢無力,下肢重,上肢輕,近端重,遠端輕。四肢肌張力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可伴口渴、心慌、肢體痠痛、腫脹、針刺樣或蟻走感;極嚴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難以及心律失常等。

2、高血鉀型:四肢無力同低血鉀型相似,但程度較輕;常伴有肌肉疼痛性痙攣和肌強直,多見於面肌、舌肌和雙手的肌肉。

3、正常血鉀型:四肢無力同低血鉀型相似,或僅選擇性地影響某些肌羣,如小腿肌或肩臂肌等;可伴輕度吞嚥困難和發音低弱。

目前。低血鉀週期性麻痹的病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爲與鉀離子濃度在細胞內外的波動有關。由於發作前鉀排出量未見增加,故推測發作期血清鉀降低可能系因血鉀移向肌細胞所致。

電生理研究證實,肌細胞外鉀濃度降低時,肌膜處於超極化狀態。肌肉對神經的刺激反應降低,可能導致肌肉麻痹。病理學所見,於發作期間進行肌肉活檢發現,肌漿空泡形成,空泡內含有糖原,提示本病可能爲肌纖維內碳水化合物代謝缺陷所致,當肌肉功能恢復,空泡即消失。

發作時可鼻飼或口服氯化鉀0.1~0.2g/kg,必要時可於15~30分鐘後再服1次。病情嚴重出現心律不齊或呼吸肌麻痹者,應在心電圖監護下緩慢靜脈滴入含鉀40mmol/L溶液。據報道乙酰唑胺有控制發作,改善肌力的作用,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氯化鉀也可預防發作。同時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限制鈉鹽攝入,應儘量避免誘因,如受寒,運動過度等。

寶寶缺鉀是病嗎

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稱爲低鉀血癥。低血鉀多見於長期禁食或少食,鉀鹽攝入不足;大量嘔吐,腹瀉和長期應用速尿等利尿藥致鉀排出過多而引起。

臨牀表現以神經、肌肉功能障礙爲主的病症,失鉀越多越快或同時伴有Na+、Ca+濃度增高,則症狀更明顯,低鉀血癥常與原發病的症狀相混雜,易延誤診斷,應加以重視。靜脈補鉀時,尿量須在30ml/小時以上,切勿過快或過量,嚴禁靜脈推注,只可緩慢滴注。

低鉀血癥的常見症狀有:

1、四肢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

2、神志淡漠,目光呆滯,嗜睡,神志不清。

3、噁心,嘔吐,腹脹,腸麻痹。

4、心悸,心律失常。

如何治療:

1、積極治療引起缺鉀的原發病,恢復正常飲食。

2、補充鉀鹽:

(1)補鉀時,能口服儘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靜脈補充。

(2)靜脈補氯化鉀,嚴禁推注,一般加入葡萄糖溶液滴注,濃度不要超過3%,滴速每分鐘不要多於80滴;每24小時滴入總量不要超過6g-8g。

(3)當伴有酸中毒時,可改用碳酸氫鉀。

(4)對伴有肝功能損害者,可改用穀氨酸鉀。

(5)心臟受累明顯或伴有缺Mg時,可用L-門冬氨酸鉀鎂。

缺鉀什麼情況要去醫院

是否缺鉀主要是臨牀表現結合實驗室電解質的檢查來綜合判斷,找出病因進行治療。鉀離子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成分,一旦低於正常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肌無力等等。若有不適症狀,如四肢軟弱無力、軟癱、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噁心、嘔吐、心悸等,就應該及時的就診,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治療,促進身體的恢復,同時應該密切配合好醫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