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女孩因不想剪髮跳樓 校方表示在家出事與學校無關

女孩因不想剪髮跳樓 校方表示在家出事與學校無關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4月13日,14歲女生李欣玥從自家窗戶跳出,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女孩因不想剪髮跳樓 校方表示在家出事與學校無關

她的家人將自殺歸咎於其就讀的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的一條規定:女生留運動頭。據悉,李欣玥曾多次表達頭髮對自己的重要性,也嘗試過反抗校規。在一次次無果抵制與順從後,這一次,她選擇了最極端的抗議。

校方僅有的表態是,孩子在家出事的,與學校無關。

確實,李欣玥最後一刻的決絕舉動並沒有發生在學校,近乎毫不猶豫的衝動也多少與她的性格有關。客觀地說,她的死和校規有一定聯繫,但很難說是必然聯繫,不能把責任一邊倒地扔給學校。但另一個方面看,作爲李欣玥之死導火線的校規事實地存在,這樣的校規有沒有必要存在是值得反思的。

類似勝利第一中學的剪髮規定很多學校都有。而且,與許多雷人校規相比,蓄髮限制甚至只是初級的。諸如男女同學平時距離不能小於50釐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飯、上學不背雙肩包品德扣分等規定散見於不同學校,堪稱區分此校與彼校的“校域”特色。一些規定數十年來從未變化,另有一些雖爲新規,卻其實依然延續着傳統教育理念裏的禁忌。

以剪髮規定來看,它在一定層面上與統一着裝的目的相似,既免除了裝束的相互比較,也達到了把打扮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上的目的。本質上,它還保有從傳統的服飾妝容,對人作道德評判的陳舊觀念。如此不合時宜,理應被廢止。

然而,校規是那樣不由分說,而且很多規定遠遠跨出了學校的邊界,以對行爲模式乃至身體形態、穿着修飾等方面無所不涉的要求,走向了學生的私人生活空間。它不僅是在擬製一個範式,去統一規訓,同時也在試圖塑造類似的性格、趨同的對規章的服從性迴應。與規範得到遵守一併成立的,是難以伸展的個人特質與千篇一律的思維模式。

校規之下,有規訓“成功”的合作,縱然有些夾雜着對荒誕的無可奈何,有不合作所致的懲戒,還有對屢教不改者的索性放棄。任何學齡段,總有人由於違背校規而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哪怕這個壞孩子不過說了幾句“離經叛道”的話、做了些看似乖張的舉動或者裝扮與衆不同。而這樣的標籤可能使他們被一個羣體疏離,從此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作爲教育者,應該意識到現在的孩子已經變化了,這種變化,來自於社會觀念的相對開放開明,也來自於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以及家庭教育理念轉變,除了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這一點與學校高度一致,許多家長已經能做到對孩子個性的尊重,不會對孩子的着裝髮型、興趣愛好等做出苛刻的限制。在禁忌頗多的年代,規範不止於學校。家庭、單位、可以想到的組織結構,人與人接觸的社會環節裏,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規範。基於此,彼時對校規的反感和厭惡還不足以讓人有抵制的衝動。而在一個開放的今天,很多束縛已經脫去,校規可能是施加於孩子的最大約束,孩子對這種限制的容忍度已不如往昔,反抗的方式也更加直接和激烈。前陣子某高中生偷改升旗儀式演講稿,抨擊教育制度是一種表現,而李欣玥的終極式反對也是一種表現。

李欣玥式的對抗校規固然不可取,但需要認識到的是,是什麼迫使一個人要用生命來抗爭?校規侵犯的遠不是一個孩子對自己頭髮的掌控,而是一個人自由伸展的可能。絕不能認爲過去的孩子容忍和妥協了,就認爲這樣的校規是正當和文明的,也不能簡單地將此視爲個別孩子的極端行爲,不瞭解孩子的變化,不承認這種規訓的非人性和不文明,悲劇就不會是一個或幾個孩子的,而是一代或幾代人的。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