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一則結腸癌病案的解析

一則結腸癌病案的解析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患者:劉××,女,52歲。

一則結腸癌病案的解析

基本病史:因“大便習慣、性狀改變1年,加重3月”入院。

就診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胰專科

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大便習慣改變,有時便祕,3-5天一次大便,有時又腹瀉,一天4到8次稀爛便,初以爲消化不好,未在意。3個月前開始出現大便時帶粘液,有時出現排暗紅色血便,量不多。無腹痛、腹脹等不適。1年來精神、食慾基本正常,體重1年來下降約3公斤。小便正常。

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胰專科就診時一般情況好。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腹部軟,無壓痛,未觸及包塊。直腸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胰專科結腸鏡檢查提示“橫結腸中分化腺癌,侵犯腸壁半周”,入院後行抽血化驗提示“血色素117 g/L”,腫瘤標記物“癌胚抗原 115 ug/L”,明顯高於正常範圍。胸片檢查未發現肺部轉移,腹部CT檢查發現“橫結腸脾曲結腸壁增厚,未見明顯周圍組織器官侵犯表現,未發現肝轉移”,經全科病例討論後認爲患者有手術指徵。患者於2007年9月27日行橫結腸癌根治術,切除了40公分的結腸並清掃了相應的淋巴組織,手術順利,術後第1天就開始進食流質飲食並下牀活動,術後第二天就有肛門排氣並開始少量半硫質飲食,第三天已經完全吃半硫飲食來補充營養,而不需要吊針了。第四天患者自我感覺基本恢復,辦理出院。手術後第8天返院拆除傷口縫線。術後病理檢查發現“結腸中分化管狀腺癌,侵犯至深肌層,解剖16枚淋巴結有5個淋巴結有癌轉移,病理分期爲T2N2M0,屬於III/Dukes C2期”,術後查腫瘤標記物“癌胚抗原 5ug/L”,已降至正常範圍。術後第三週患者開始接受化療,每兩週一次,共進行了12次化療,化療期間除了有嘔吐外無明顯副反應。手術後患者規律地複查結腸鏡、胸片、CT、抽血等,現已經術後1年半,大便完全恢復正常,生活工作也正常,未發現腫瘤復發。#p#副標題#e#

案情分析及專家建議:

1. 結腸癌發展較緩慢,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特異,易被忽視,本例患者早期出現大便習慣改變未予重視,待出現排血便和粘液便才引起重視,而此時腫瘤已佔據腸腔的一半,且出現了淋巴結轉移。

一般而言,結腸癌從出現症狀到明確診斷,平均60%的患者需要歷時6個月以上,得到早期診斷的病例僅有2%~17%,因此應注意以下幾點以提高結腸癌的早期診斷率:

(1)識別並警覺早期症狀,具有下列任何一組症狀的患者都必須予以進一步檢查:①原因不明的貧血、乏力、消瘦、食慾減退或發熱;②出現便血或粘液血便;③排便習慣改變,便頻或排便不盡感;④沿結腸部位腹部隱痛不適;⑤發現沿結腸部位有腫塊。

(2)對有可疑症狀的患者應做如下檢查:①直腸指檢:我國大腸癌中直腸癌居多數,且直腸癌中75%位於直腸指檢可及範圍內,很多直腸癌患者誤以爲痔瘡,一直未到醫院進行直腸指檢從而延誤了病情;②纖維結腸鏡檢查:是診斷結直腸癌最主要、最有力的工具;③鋇劑結腸造影:是診斷結腸癌常用而有效的方法;④CT檢查:在基本確診患結直腸癌後進行CT檢查可以明確腫瘤本身與周圍器官的關係,並且可以瞭解有無轉移;⑤腫瘤標記物檢查:雖然沒有很高的特異性,但是多數結直腸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等標記物可升高。

2. 輔助治療的重要性:結直腸癌是消化道腫瘤中對化療、放療效果比較好的腫瘤,輔助治療有下列優點:#p#分頁標題#e#

(1)對於腫瘤能夠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術後的輔助化療可以殺滅體內殘存癌細胞,減少術後復發;

(2)對於術前腫瘤局部比較晚期而不能手術切除的患者,經過幾個療程的化療後腫瘤縮小,重新獲得腫瘤切除的機會;

(3)對於某些直腸癌患者,剛開始可能沒有保留肛門的機會,待進行數個療程的化療、放療後不單腫瘤得以切除,還可能獲得保留肛門的機會;

(4)對於某些有肝轉移的晚期患者,經過化療後肝臟轉移腫瘤縮小,同樣有可能爭取腫瘤切除的機會。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