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近視眼手術的治療專家訪談

近視眼手術的治療專家訪談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介紹,自1993年LASIK手術應用於臨牀以來,已經有近千萬人通過手術摘掉了眼鏡。隨着醫學技術的發展,全球眼科專家在臨牀實踐中,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研發了一系列的手術方法,爲患者提供了多樣性選擇,手術效果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提高。

近視眼手術的治療專家訪談

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的手術(以下簡稱:準分子手術),如數家珍。據瞭解目前國際通用的LASIK、LASEK、超薄LASIK、EPI-LASIK手術方法,以及國際領先的TRACE-LASIK、TRACE-LASEK、ICL手術方法,都已經在艾格順利開展。

LASIK手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無痛視力恢復最快的手術方式,但高度近視患者術後夜視力較差,而且角膜薄的患者不適用。

LASEK手術,利用酒精或者其他物理方法制作出一個約50um厚度的上皮瓣,用準分子激光在角膜表面精確磨削。克服了LASIK手術的缺點,遠期視力穩定,沒有眩光,夜視力幾乎不受影響。但視力恢復相對LASIK手術慢,術後有疼痛感。

超薄LASIK、超薄T-LASIK手術,採用法國超薄角膜瓣製作技術,將角膜瓣做得更薄的LASIK手術。相對同一屈光度數而言,超薄LASIK較普通LASIK保留了更多的角膜基質層,降低了術後醫源性圓錐角膜的風險,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EPI-LASIK手術是在LASEK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嶄新的屈光手術技術,融合了LASIK和LASEK兩種手術方式的優點,製作的角膜上皮瓣厚度僅60~80微米,更加節省角膜厚度,提供更大的矯治範圍。同時,製作的上皮瓣特別平整,而且完全不需要使用酒精,術後的視覺質量和舒適度也大幅提高了,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TK”技術,即虹膜識別技術支持下的旋轉定位的個性化切削,它可分爲T-IK(TRACE-LASIK)和T-EK(TRACE-LASEK)。據樓永倞介紹,該方法是利用I- Trace角膜地形圖波前相差儀,採集病人角膜表面情況及眼球的相差情況,並利用其虹膜識別功能,測量眼球由坐位到躺位時的旋轉情況,隨後將這些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後帶入VISX治療儀中,對病人實施個性化切削。

ICL,由於角膜條件的限制,不是每一個近視眼患者都適合激光手術治療。作爲非激光治療方法, ICL即採取把隱形眼鏡植入眼內的手術方法。更適合1000度以上的近視眼患者。

“TK、EPI-LASIK 和ICL手術,作爲準分子手術家族的新生力量,憑藉精確、完美的手術效果,呈現出後起之秀的強勁發展勢頭。”樓永倞對手術方法娓娓道來:

近視眼手術家族的新秀——Trace—Lasik、EPI、ICL

2006年,是武漢準分子手術迅速發展的一年。4月,Trace—Lasik(以下簡稱TK),在武漢、廣州、天津同時投入使用,武漢成爲國內首批採用該技術的城市。隨後, Epi-Lasik技術落戶武漢。

TK、EPI、ICL手術,準分子手術家族的新秀,引進武漢之後,迅速成爲了近視眼治療手術領域的新寵。

EPI-LASIK手術——未來準分子激光手術的領頭羊

EPI-LASIK是在LASEK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嶄新的屈光手術技術,融合了LASIK和LASEK兩種手術方式的優點。較好地克服了“前輩們”的先天不足,它利用旋轉上皮刀在角膜的上皮層“做活性上皮瓣”厚度僅50多μm,而非像LASEK手術那樣用酒精浸泡,在最大程度的“節約”角膜厚度的同時,術後刺激症狀也很小,術後的視覺質量和舒適度也大幅提高,幾乎無HAZE形成,近視回退發生率非常低。但EPI的術後視力恢復較LASIK稍慢,比LASEK則更快。

EPI-LASIK的術後近期效果可能不如LASIK類手術,且有一定的痛感。但是,其遠期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具有非常誘人的臨牀價值。EPI-LASIK不但能避免LASIK類手術製作角膜瓣時可能發生一些潛在風險,且能避免LASEK類手術中使用酒精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選擇EPI-LASIK的患者將長期受益。

有權威人士非常看好該項技術,認爲EPI-LASIK手術是未來準分子激光手術方向,尤其是參軍、升學、開車族、高散光患者首選方式。

TK——比指紋技術還要精確的手術系統

由於人的眼球在坐着檢查和躺着手術時,位置和角度都會發生變化。眼球的旋轉和變形使激光很難精確聚焦,容易導致了誤差的產生。針對這一誤差問題,全球眼科專家聯合攻關,研發了TK手術系統,採用旋轉定位系統克服了坐着檢查與躺着手術的誤差,徹底解決了激光近視眼手術存在的不足。

TK手術系統具有激光檢測點和虹膜紋理照相,結合坐位和臥位的角膜地形圖記錄眼球在不同狀態下的數據,就像利用虹膜圖像製造的門鎖鑰匙一樣,其精確度可以做到比指紋技術還要精確。這樣,無論眼球怎麼旋轉,激光都可以根據術前存儲的信息進行跟蹤和定位,醫生根據儀器的指示進行手術,確保了定位的準確性。TK手術在世界上首次真正實現了個體化切削的手術理念,從而使激光治療近視眼成爲真正完美的手術。目前,該項技術在美國已經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在國內也提交了專利申請。

據美國New Delhi’s Bhaiti 眼科中心ti教授介紹,普通的LASIK手術對於300度以上的近視散光,其治療的精確性只有70-80%,有少數病人甚至需要二次手術。但是運用了TK技術以後,完全消除了這種誤差,使手術的成功率幾乎達到100%。

TK新技術,解決了LASIK手術難以克服的誤差問題,讓手術變得更精確、安全和完美。這是眼科激光手術繼LASIK以後的最大進展。

ICL——非激光治療的近視眼矯正手術方法

2006年8月,武漢地區率先引進ICL——新型近視眼治療手術。ICL這一最新技術解決了高度近視以及無法用準分子激光矯正近視眼的治療問題,使武漢地區的近視眼治療水平和國際同步。

由於角膜條件的限制,不是每一個近視眼患者都適合激光手術治療。作爲非激光治療方法,ICL即採取在眼內植入人工晶體(即可植入性接觸鏡)。這種晶體是根據患者的近視度數和睫狀溝的情況專門在美國訂製,由生物相容性很好的膠原異分子聚合材料製作而成。

據介紹,目前國內晶體植入治療高度近視的方法比較多,但大多是硬性前房性晶體,切口大、術後散光難以有效控制,還存在角膜和虹膜損害的可能。而且,肉眼可以看到眼內異物影響美觀。而這些問題,恰恰是ICL可以避免的。更重要的是,和激光手術相比,高度近視患者,ICL植入後,視覺質量明顯提升。如果患者因病理需求,植入的晶體可以隨時通過手術取出,切口會自動癒合,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ICL 在美國上市兩年來,已爲4萬例患者手術且沒有任何併發症。2006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該人工晶體在國內使用。此前,北京同仁醫院已完成300多例的臨牀實驗。該手術適用於20歲到50歲,高度近視和角膜薄的近視眼患者。

如今,屈光手術已從單純追求術後良好的裸眼視力,上升爲追求視覺舒適度與視覺質量的層次。爲患者制訂個性化手術方案的個體化手術模式,以便充分發揮手術“量體裁衣”的功效,是今後近視眼治療手術的發展方向。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