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大腸癌的病因有哪些呢

大腸癌的病因有哪些呢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鑑於近年我國大腸癌發病率的不斷升高,而治癒率並未明顯改善的現狀,我們認爲開展有關大腸癌防治知識的科普宣傳非常必要。現把相關的宣教知識列在這裏,希望大家掌握這個疾病的預防知識,與醫生共同-

大腸癌的病因有哪些呢

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鑑於近年我國大腸癌發病率的不斷升高,而治癒率並未明顯改善的現狀,我們認爲開展有關大腸癌防治知識的科普宣傳非常必要。現把相關的宣教知識列在這裏,希望大家掌握這個疾病的預防知識,與醫生共同作好大腸癌的防治工作,爲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質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1.患大腸癌的病人爲什麼愈來愈多?這是什麼原因?

這裏有兩組資料:一個是5個省市20年大腸發病率的比較,一個是近幾十年普查數字的比較(加兩張幻燈片)。從這兩個數字可以說明,我國大腸癌患病人數確實有明顯增加趨勢。根據各個國家專家的研究結果,大多數人認爲長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習慣有利於大腸的發生。當然,也不是說長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習慣都會發生大腸癌。其它相關因素,如多年患潰瘍性結不愈;家族中多人患大腸癌或息肉病;膽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放射治療以後;慢性血吸蟲感染等也都與大腸癌發病有關。

2.有人說“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腸癌”。這個說法對嗎?

世界各地區及不同國家大腸癌的發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經濟發達地區和國家,如北美、西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大腸癌發病率均超過25-35/10萬,近20年,本來是高發的日本,隨着其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國大腸癌發病率的增加已超過了,據統計,從1969年到1981年,日本男性大腸癌死亡率增加了44%,女性增加了40%。相反印度的發病率僅爲1-3/10萬,某些非洲國家大腸癌的發病率甚至低於1/10萬。我國近3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的患病率已從六十年代的《10/10萬,上升至八十年代的20/10萬以上,上海地區大腸癌死亡率從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據專家估計,2000年以後,大腸癌發病數將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根據我們對我國北方地區十幾個城鎮的普查資料,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大腸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小城鎮和農村。在城市中,體力活動少的人羣發病率又高於體力活動多的人羣。從各個國家對大腸癌病因學研究結果看,高脂肪、高蛋白飲食、運動減少、環境污染和不良嗜好均與大腸癌的發病有關,而上述社會情況的出現又與經濟發展有一定聯繫,據此,有人認爲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與其他癌一樣,他們的發生都是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就飲食本身而言,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結構可能在促發大腸癌方面起一定作用。

3.既然高脂肪、高蛋白和少纖維(粗糧、蔬菜和水果是高纖維食物)的飲食結構容易使人得大腸癌,那麼什麼樣的食譜是“健康食譜”暱?

最近美國農業部推薦了一個“金字塔”式的食物結構圖,他們認爲這樣的食物結構有利於大腸癌的預防。塔底由各種穀物、麪食、米飯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類、家禽、水產品、蛋類、豆類和奶製品,塔尖是高脂食物。其實,這種食物結構正是亞洲,特別是我國的日常食譜。從預防大腸癌這個角度出發,保持我國傳統的飲食結構就是“健康食譜“。

4.的人會不會容易得大腸癌?

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難、便乾等表現而言。一般來說,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暢也不能稱爲。我們的糞便中含有一種致癌物,醫學上稱爲“二級膽酸”的,它來源於肝臟分泌的膽汁。當我們進食,特別是吃油多的食物時,膽囊便收縮,排出儲存的膽汁,幫助消化。腸腔中的細菌把這些進入腸腔的膽汁分解爲“二級膽酸”,並駐留於糞便中,者腸腔中的“二級膽酸”長期與腸粘膜接觸,便增加了其不斷刺激粘膜的機會。從這個角度講,會有利於大腸癌的發生。當然,糞便中除了“二級膽酸”以外,還有許多被消化以後的食物殘渣和細菌。細菌產生的毒素以及被細菌酵解的有毒產物,由於而長時間停留在腸腔,對腸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質的吸收均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雖然不能說可以誘發大腸癌,但可以說在大腸癌的發生上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爲此,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防止的發生,在大腸癌的預防上也有一定意義。

5.做過膽囊切除手術的病人會不會容易得大腸癌?

人的膽囊好比一個儲存膽汁的“水庫“,平時肝臟分泌的膽汁大部分儲存在這裏,我們吃飯以後,特別是進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後,膽囊收縮,把儲存的膽汁排入腸道,發揮幫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膽囊被切除了,肝臟分泌出的膽汁沒有了儲存的地方,於是膽汁便持續不斷地排進腸道。如前面所說的,進入腸道的膽汁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於腸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腸粘膜癌變。據西方許多研究資料報告,這個變癌的過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對態度,他們觀察了上千名做了膽囊切除和未做過此種手術的病人,發現這兩種人中患大腸癌的機會相差不多。因此,到目前爲止,尚不能肯定地說做過膽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腸癌。

6.慢性結是不是可以演變爲大腸癌?

人們通常把長期、腹痛的疾病統稱爲慢性結。其實慢性腹痛、不一定都是“慢性結”,即便醫生診斷的“慢性結”也不是都與大腸癌有關。真正與大腸癌有關的一種慢性結,醫學上稱之爲“潰瘍性結“。這種疾病在我國相對比較少,它的主要症狀是腹痛、,糞便中有血或膿血,重者可有發燒。一旦患病,多遷延較長時間不能痊癒。結腸鏡檢查可發現大腸裏有廣泛的潰瘍和炎症。這種病人經過醫生的正規治療,大多數可以恢復,極少數病情較重、多年不愈的潰瘍性結病人中,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機會發生大腸癌。根據資料統計,以下兩個因素與癌變關係更爲密切:

病變範圍愈大,癌變的危險愈高(患病20年以後,全結病人變癌的機會比左半結高一倍,癌變的平均年齡也比後者早5-10年);患潰瘍性結遷延不愈的時間愈長,癌變的機會愈多,患病以後前8年的癌變機會僅1%以下,其後,每年患癌的機會增加0。5-1%,20年以上癌變機會可達5-10%。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結腸潰瘍性結,應被視爲“癌前疾病”,要密切隨訪、治療。

7.放射線治療(俗稱烤電)可以引起嗎?

許多研究資料顯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宮)腫瘤接受放射線治療以後,患的機會明顯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療(烤電)歷史的女性應提高警惕,一旦出現直腸症狀(便血、下墜、排便習慣改變等)便要及時進行腸鏡檢查。

放射線引起的不具有家族聚集性,與另一種醫學上稱爲“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的不同,後者有突出的遺傳特點。這種病人患有大腸癌,可同時或不同時患有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由於這種腫瘤有家族聚集的特點,因此,不僅對本人實施治療,對其親屬,亦應檢查治療(將在以後講到)。

8.大腸癌會遺傳嗎?

科學研究證明,人類大多數疾病均有遺傳因素的影響。除外傷而外,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受環境和遺傳兩個因素的影響,只不過有些疾病受環境因素影響更多,另一些疾病受遺傳因素作用更突出而矣。大腸癌也不例外,一個人的親屬中有大腸癌病人,則他在一定條件下,如長時間進食高蛋白、高脂肪、少纖維(精米、細糧)的食物等,便有更多機會發生大腸癌。當然,大腸癌的發生也不是簡單的1+1=2(遺傳+高脂肪飲食=大腸癌),而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長時間致癌因素累積的過程。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缺乏大腸癌的遺傳背景,即便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也不容易得大腸癌。反之,有大腸癌的家族史,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便容易得大腸癌。因此,若親屬,特別是直系親屬中有大腸癌病人時,家族中每一個成員都要定期接受相關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治療,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9.爲什麼有的大腸癌容易遺傳,那些大腸癌容易遺傳?

上面已經提到,應該說所有的大腸癌都受遺傳因素影響,但他們的遺傳力度不一樣。有兩種大腸癌遺傳的力度很大:第一種醫學上稱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第二種叫作“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這兩種大腸腫瘤在全部大腸癌中只佔極少數。前者發病年齡平均只有20歲,大腸中可以有成百上千個腺瘤(從腸粘膜上長出來的一種良性腫瘤),出現這些良性腫瘤以後10年,其中有些開始癌變,隨着時間的推移,患有這種病的人遲早均會癌變,且家族中許多成員均有相同的疾病。患有這種病的人也可以同時患有骨瘤、和腦瘤。一旦發現這種疾病,病人和他的直系親屬都需要長期隨訪,做必要的檢查。後者(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的發病年齡比一般大腸癌早15-20年,癌多發生在右半結腸,有時在大腸裏同時有幾個癌(叫多原發癌),手術後很容易復發。在他的家族中也常出現其他癌,如、卵巢癌、、胰腺癌、等,所以有人稱其爲“癌家族綜合徵”。

以上這兩種大腸癌的遺傳性均很強,一旦家族中出現這種腫瘤,患者所有的直系親屬均應到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10.是不是大腸“息肉”都會癌變?

首先我們要弄清什麼是“息肉“。所謂“息肉”,是指腸子裏(粘膜面)長出的各種隆起物。從醫學上講,這種息肉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種。前一種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腫瘤。後一種息肉不是腫瘤,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們與癌的發生沒有關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