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藥品 > 海桐皮

海桐皮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桐皮

別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樹。

海桐皮

性味:苦,平。

歸經:歸肝經、腎經。

入藥部位:爲豆科植物刺桐的乾燥幹皮或根皮。

形態特徵:乾燥幹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釐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爲佳。

海桐皮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浸酒。

外用:適量,煎水薰洗;或浸酒搽;或研末調敷。

海桐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風溼,舒筋通絡,殺蟲止癢。

主治:用於風溼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各種頑癬。

海桐皮的配伍

①治風溼兩腿腫滿疼重,百節拘攣痛:海桐皮一兩,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兩,防風、羌活、筒桂(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黃各一兩,檳榔一兩。上爲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腳氣治法總要》海桐皮散)

② 治腰膝痛不可忍:海桐皮二兩,牛膝、芎藭(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甘草半兩,薏苡仁二兩,生地黃十兩。八物淨洗,焙乾,細銼,生地黃以蘆刀子切,用綿一兩,都包裹,入無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飲一盞,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長令醺醺。合時不用添減。禁毒食。(《續傳信方》)

③治腳攣不能伸舉:海桐皮、當歸(去蘆,洗淨,焙乾)、牡丹皮(去心)、熟地黃、牛膝(去蘆,酒浸,焙乾)各一兩,山茱萸、補骨脂各半兩。上爲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海桐皮散)

④ 治大風疾:知母、川貝母、烏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爲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臨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覺 (醒)時,急於頭邊取三十丸便服,並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發風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漸皆復。(《百一選方》神仙退風丹)

⑤治中惡霍亂:海桐皮煮汁服之。(《聖濟總錄》)

⑥治風蟲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聖惠方》)

⑦治風癬有蟲:海桐皮、蛇牀子等分,爲末,以臘豬脂調搽之。(《如宜方》)

⑧治傷折,闢外風,止疼痛:海桐皮一兩(銼),防風二兩(去蘆頭),黑豆一兩(炒熟),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上藥搗細,羅爲散。每服,以溫酒下二錢,日三、四服。(《聖惠方》海桐皮散)

⑨治時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一兩,切碎,鹽水洗,微妙,用滾湯泡,待溫洗眼。(《本草匯言》)

⑩治乳癰初起 刺通15g,紅糖30g,煎水服。(《貴州草藥》)

⑾治溼腳氣,及腎臟風下注,滿腳生瘡癢痛膿水出 海桐皮、草烏頭(銼碎,鹽炒)、地龍(炒,去土)、蒺藜子(炒,去角)各一兩。上四味,搗羅爲散。每服二錢匕,冷酒調下,空心夜臥服。(《聖濟總錄》海桐皮散)

⑿治小兒蛔蟲病 海桐皮1.5~3.0g。研粉開水沖服。

⒀治肝硬化腹水 鮮海桐皮30g。燉豬骨服。(12~13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海桐皮的禁忌

血虛者不宜服。

1.《本草經疏》:腰痛非風溼者不宜用。

2.《本草匯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諧證非關風溼者不宜用。

3.《得踢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