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老年癡呆症致病機理研究取得新突破

老年癡呆症致病機理研究取得新突破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施一公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老年癡呆症致病機理研究上取得巨大突破,其首次在世界上公佈的老年癡呆症致病蛋白酶三維結構分辨率高達3.4埃,較去年6月該團隊公佈的三維結構分辨率有顯著提高,爲開發治療這一病症的高效藥物奠定基礎。該研究成果已於8月1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老年癡呆症致病機理研究取得新突破

老年癡呆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臨牀表現爲腦組織切片中出現澱粉樣斑塊,神經元逐漸死亡,認知和記憶能力受損,病人逐漸喪失獨立生活能力,最後腦功能嚴重受損直至死亡。統計結果表明,我國目前患該病的人數高達500萬,約佔世界患者總數的四分之一。由於預防治療手段不足,缺乏特效藥物,該疾病逐漸有發病年齡提前、發病人數增加的趨勢。

目前研究證明,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和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澱粉樣斑塊的形成又與導致老年癡呆症發病的蛋白γ分泌酶有關。γ分泌酶由四個亞基組成,其中之一爲早老素。目前已知有200多個突變導致早老素乃至γ分泌酶功能異常,從而引起老年癡呆症。

日前,施一公研究團隊計算構建出了3.4埃原子分辨率的γ分泌酶三維結構。3.4埃的分辨率使得觀察絕大部分氨基酸的側鏈以及胞外區部分糖基化修飾和結合的脂類分子成爲可能。

這一研究進展對確定引起老年癡呆症的基因突變位置具有重要意義。在高分辨結構的基礎上,施一公研究團隊對早老素的致病性突變體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突變主要集中在兩個較爲集中的區域內,分別爲跨膜區TM2-5以及TM6-9。他們對於其中一些突變體進行了生化性質研究,發現這些突變對於γ分泌酶的酶切活性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對於已有的老年癡呆症的致病機理提出了新的課題。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