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兒童成長中的性和愛

兒童成長中的性和愛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萌動的情竇

兒童成長中的性和愛

這個7歲的男童堅信自己是個女孩兒,不管家人和社會怎樣歧視,怎樣欺凌,他都始終一地做着那個與意中

人翩翩起舞的玫瑰夢,一往情深義無反顧地沉浸在生理與心理的性別錯位中。其實,我們不也和《玫瑰少年》中的男孩一樣嗎?有誰不曾經歷過那個成長中的基本問題——性別確認。而且可能我們一生都還在爲成爲自己確認的性別而奮鬥,如我,就是爲做一個社會公認的幾乎已概念化的男子漢而必須從小學習握緊雙拳且目光炯炯,然而即使在達到的那一刻,我們難道就真的能肯定這就是我們自己嗎?我們的性別真的就是由我們自己確認的嗎?我們真的能像那個男孩一樣堅信自己的性別嗎?那麼,這個確認自己爲女性的男孩又有什麼錯呢?每想到他在那個冰冷世界的柔弱掙扎和無助堅執,我便莫名感動,可我們又有什麼錯誤?

在我們努力成爲或確認那個本質爲社會屬性的性別過程中,性是最充分最迷人最憂傷也最肯定的證據。隨着鬍鬚的漸長或胸部的隆起,性開始籠罩我們的成長,就像一件色彩斑斕的外套,遮掩着我們躍躍欲試地渴望蛻殼和曝曬的裸體。在那個充滿陽光的時空中我們彷彿聽到《香港製造》中的少年洗牛仔褲的嘩嘩水聲和《美國餡餅》裏男孩們發誓擺脫處男的誓言,它們充滿了青春夢幻般的詩意,就像這蠢蠢欲動的春天。

身體深處的衝動使孩子們對性的困惑和渴望幾乎成爲生活的全部。甚至成爲與世界接觸或和解的儀式。《情人》中的女孩在貪婪的性愛中品嚐愛的芬芳;而《教室別戀》中的15歲男孩則在37歲的女教師身體上獲得了成長並幸運地在性的背後發現了悲憫。然後,彷彿是一個世界那般長,穿過性愛遂道的男孩女孩們猛地站到了真實的門口,於是,他們開始努力用他們純真的雙眼追尋愛的軌跡。然而,真正的愛就像《阿飛正傳》中的少男少女那樣愛得痛苦、迷離,那臨街一瞥或擦肩一觸便可能帶來一世的等待。更有性別錯位者,如《愛的初體驗》中那個不顧一切的同性戀少年和《全蝕狂愛》中的蘭波與魏爾倫,他們愛得更是姜楚而絕望。或許某一天,我們越過生命長河再回眸一瞥,會感到成長中發生的一切,都那麼如夢如幻,充滿快樂和憂傷,猶如清脆的一響,哨的一聲劃過青春傷感的詩情,無聲地落入空落的回憶中。

壞孩子的天空

看着《半熟少年》中那些沉浸在單純肉慾快感並瘋狂追逐感官刺激的半大孩子,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心驚,就像看到那些跳舞毯上汗流浹背的少男少女一樣,總會涌起一種莫名的失落和悲涼。而在影片中我痛苦地看着那些孩子的青春就這樣在艾滋之花中枯萎,未等綻放便醜陋地凋零了。

安東尼·伯吉斯說:人就像上帝手中轉着的又髒又臭的上滿了發條的橙子,青年人更是身不由已地橫衝直撞,其中,性和暴力也自然成爲少年犯罪的難以逃脫的噩夢,競爭社會崇尚的弱肉強食的森林規則使孩子們過早地懂得了用拳頭說話的方式,就像《壞孩子的天空》中那個男孩一樣。而更可怕的是這些孩子們對生活的無知和對生命的冷漠,看看《新鮮誘惑》中那3個麻木到對殺人沒有絲毫愧疚甚至已經沒有絲毫感覺的少年男女,你頓時會覺得自己被絕望擊中了,這樣的未來能有希望嗎?就像《發條桔子》結尾對亞歷克斯那邪惡的笑,那是庫布裏克在如解剖學家一般挖出人血液中的性和暴力的基因後,又充滿善意地揮拳擊落我們對人體的全部信念。其實,惡早已潛伏人心,對善的渴望只能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努力。根據《蠅王》改編的電影《童年往事》便在淋漓盡致地殺戮中展現出孩子的人性醜惡,同時擊碎了人們對天性的迷信。而《夢幻天堂》中那爲了友誼不惜殺母的女孩,則讓人感到即使人性善良也會極不可靠地成爲了惡的鏈條,到看到《少年落毒事件簿》中那個殺父殺母的偏執的神經質少年的至死不悔時,我對人性的信念便幾乎徹底崩潰,頹然成了無力的外殼,然而,畢竟還有那麼多的人在健康地成,按部就班,平靜而問心無愧地生活,於成長中體驗生命並尋覓着人生的方向。

聞香識女人

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斷選擇的過程,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人的終生,成長如蛻,是蝶是蟲總在一念間註定,即使不經意地滑過,也可能造成永久的偏離。而那破蛻而出的蝴蝶不也就是在那一刻把握了方向,從而絢爛地張開了翅膀嗎!因此,我最喜愛的兩部中國成長電影便是,《雙旗鎮刀客》和《陽光燦爛的日子》,何平和姜文令人信服地在風格強烈的敘述中完美地體現了成長中選擇的艱辛,由蟲變蝶的那一刻想必是充滿疼痛、激情和迷惑的,揚起翩翩彩翼固然風光無限,但那穿過肉體展開新翅的一剎那也必是無比痛苦的。在《水之鄉》中那個發生在冒着氣泡的沼澤地上的亂倫謀殺的愛情故事影響了主人公的一生,而《沉睡者》裏的4個被強姦的男孩用盡一生的力氣逃離的不過就是那地獄般的童年夢魘。他們在不可抗抿的外力作用下無可挽回地跌進了自己的宿命中,但多數人而臨的卻是《聞香識女人》中那被逼迫去作損人利已證供的男孩的選擇:說還是不說。成長中的第一次屈服總是那樣刻骨銘心,它是人生航向上無可替代的里程碑。“說”便意味喪失獨立人格和放棄正直觀念,它的結果毫無疑問將在你今後的人生軌跡上拖出一條長長的屈辱或卑劣史,而“不說”則意味着現實利益的缺失和強權的懲罰,影片中的主人公最終選擇了不說,從而爲我們展現了生活中充滿希望的陽光。同樣,《鱷魚、波鞋走天涯》中那種不計得失的童真友誼也使小主公一生都懂得並理解愛,而《情書》中那哀婉憂傷的純真初戀,《心動》中那動人心魄的青春隱衷又不由自主地使人迴歸善良,彷彿又看到那個扎着紅紗巾的女孩迎風的眼神。

青春就如《燕尾蝶》中那個渴望長大的女孩胸前的蝴蝶,抖着一身溼漉漉的茸毛,驚慌迷離地要張開翅膀。成長如蛻,當我們猛然間越過了青春和時光,與生活面面相覷時,便會像《美國往事》中的人物一樣傷痛地回憶過去,回憶往昔,回憶那陽光、那少女、那瘋狂和那下午4點夕陽夕照下的土腥味兒……無限惋惜而又滿懷感激。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