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臨牀症狀

ICP在妊娠中、晚期出現瘙癢,或瘙癢與黃疽同時共存,分娩後迅速消失。瘙癢瘙癢往往是首先出現的症狀,常起於28~32周,但亦有早至妊娠12周者。報道的250例中,除去開始時間不詳的6.4%以外,瘙癢起始於早期妊娠(孕12周以前)中期妊娠(1-2周)及晚期妊娠(28~40周)者各佔1.2%23.2%及69.2%。瘙癢程度亦各有不同,可以從輕度偶然的直到嚴重的全身瘙癢,個別甚至發展到無法入眠而需終止妊娠。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手掌和腳掌是瘙癢的常見部位,瘙癢都持續至分娩,大多數在分娩後2天消失,少數名1周左右消失,持續至2周以上者罕見。黃疸瘙癢發生後的數日至數週內(平均爲2周)部分患者出現黃疽,在文獻中ICP的黃疸發生率15%~60%,吳味辛報告爲55.4%,戴鍾英報告爲15%。黃疸程度一般輕度,有時僅角膜輕度參染。黃殖持續至分娩後數日內消退,個別可持續走產後1月以上;在將發生黃值的前後,患者尿色變深,糞便色變淺。其他症狀發生嘔吐、乏力、胃納不佳等症狀者極少。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治療方法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牀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對可疑者應及時作肝功能和血清膽酸的測定。本病孕婦的血清轉氨酶可輕度或中度升高,上升的幅度約爲正常值的2~3倍。血清膽酸增高是診斷本病的敏感指標,其升高的幅度常可爲正常孕婦的10~100倍,而且,血清膽酸的增高比瘙癢、黃疸的發生時間要早,所以,不少醫院常在妊娠28~30周時,常規檢測血清膽酸,作爲對肝內膽汁淤積症的篩查,以便早期撿出本病,及時採取醫治措施。本病確診後,可服用消膽胺、苯巴比妥或地塞米松等藥物,中藥茵陳湯加減也有較好治療效果,可以降低血中膽酸水平及其對母兒的不良影響。

除藥物治療外,還需注意休息,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流量,改善胎兒宮內缺氧的狀況。並且應認真進行胎動計數,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時。按時進行產前檢查,加強胎兒電子監護及腹部B超檢查,以監測胎盤功能和胎兒情況。妊娠35周後應住院監護胎兒安危,一旦發現胎兒存在宮內險情,及時處理,搶救胎兒。妊娠達到37孕周後,應及時予以終止妊娠,以免在延長孕期過程中,發生胎兒宮內猝死的嚴重後果。分娩過程中,應加強胎兒監護,預防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並作好新生兒搶救的準備。對合並有胎兒宮內窘迫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酌情采取剖宮產術結束分娩,以確保新生兒的良好預後。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孕婦及胎兒帶來的影響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孕婦無明顯危害,也不會遺留慢性肝臟病損,瘙癢和黃疸通常於產後1~2周可自行消退。部分產婦可因腸道內膽汁酸減少,影響維生素K的吸收,引起某些凝血因子合成減少,發生產後出血。本病的主要危害在於對圍產兒的不良影響。膽酸可以刺激子宮及蛻膜釋放前列腺素,過早激發子宮收縮,引起早產。資料顯示,本病引起的早產發生率約爲36%。由於膽酸的影響還可引起胎盤絨毛間隙體積減少、滋養細胞水腫等病理改變,造成母兒間氧和營養物質交換的障礙,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缺氧,甚至可發生胎死宮內的嚴重後果。胎兒的宮內死亡常常是突然發生的,難以預測。資料顯示,本病圍產兒的死亡率約爲正常妊娠者的6~10倍。由於本病對圍產兒的嚴重危害,已將本病列爲高危妊娠,以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發病原因

近20年來很多學者致力於ICp的發病機制研究。目前其確切的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明確,但是根據大量的流計病學調查。臨牀觀察及實驗事工作研究,可以認爲其發病與雌激素及遺傳等密切關係。流行病學證據在臨牀上根據流行病學的觀點有很多表現提示雌激素水平過高可能是誘發icp的原因。現列舉如下:icP多發生於妊娠的晚期,正值雌激素分泌的高峯期;ICP在雙胎中發生率較單胎中明顯增高,約5~6倍;應用含雌激素及孕激素的避孕藥物婦女中發生膽汁淤積的表現與ICP的症狀十分相似;應用避孕藥的婦女妊娠時發生ICP再次妊娠時複發率較一般的更高。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