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藥疹的分類及各自臨牀表現

藥疹的分類及各自臨牀表現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藥疹的臨牀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下列類型。

藥疹的分類及各自臨牀表現

(一)固定型藥疹是最常見的一型。常由磺胺製劑、解熱止痛劑或巴比妥類等藥引起。皮疹爲類圓形或橢圓形的水腫性紫紅色斑,直徑約1~2或3~4cm。常爲一個,偶可數個,邊界清楚,重者其上發生大皰。停藥後約1周餘紅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經久不退。如再服該藥,常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後,在原藥疹處發癢,繼即出現同樣皮疹,並向周圍擴大,以致中央色深,邊緣潮紅。也可發生水皰。復發時他處也可出現新的皮疹。隨着復發次數增加,皮疹數目也可增加。損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較多見於口脣、口周、龜頭、肛門等皮膚粘膜交界處,手足背及軀幹也常發生,可單發或鳳時累及數外。發生於皺襞粘膜處易糜爛,產生痛感。一般經7~10日可消退,若已潰爛則癒合較慢。重者可伴發熱。

(二)蕁麻疹型藥疹較常見。多由青黴素、血清製品(如破傷風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楊酸鹽類等引起。症狀與急性蕁麻疹相似,可同時伴有血清病樣症狀,如發熱、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血管性水腫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藥物排泄十分緩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斷接觸微量致敏原(如醫務人員對青黴素過敏,製藥廠工人對某些藥物過敏),可表現爲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樣或猩紅熱樣藥疹 較常見。多由解熱止痛類、巴比妥類、青黴素、鏈黴素及磺胺類等藥物引起。發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麻疹樣藥疹爲散在或密集、紅色、帽針頭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對稱分佈,可泛發全身,以軀幹爲多,類似麻疹,嚴重者可伴發小出血點。猩紅熱樣藥疹初起爲小片紅斑,從面、頸、上肢、軀幹向下發展,於2~3日內可遍佈全身,並相互融合。達到高潮時,全身遍佈紅斑,面部四肢腫脹,酷似猩紅熱的皮疹,尤以皺褶部位及四肢屈側更爲明顯。本型藥疹患者的皮疹雖鮮明,但全身症狀較麻疹及猩紅熱輕微,無麻疹或猩紅熱的其它症狀。白細胞數可升高,少數患者肝功能可有一過性異常。停藥後1一2周病情好轉,體溫逐漸下降,皮疹顏色變淡,繼以糠狀或大片脫屑。病程一般較短,但若未及時發現病因及停藥,則可向重型藥疹發展。

(四)溼疹型藥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軟膏引起接觸性皮炎,使皮膚敏感性增高。以後再服用同樣的或化學結構式相似的藥物,又可引發此型藥疹。其形態爲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皰疹,常融合成片,泛發全身,可有糜爛滲液,但少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停藥後逐漸好轉,以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汞劑及奎寧等引起者較多。

(五)多形紅斑型藥疹常由磺胺類、巴比妥類及解熱止痛藥等引起。臨牀表現與多形紅斑相似,皮損爲豌豆至蠶豆大小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丘疹,中心呈紫紅色,或有水皰,境界清楚。多對稱分佈於四肢伸側、軀幹、口腔及口脣,有痛癢感。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肛門、外生殖器及全身泛發大皰及糜爛,疼痛劇烈,可伴高熱、肝腎功能障礙及肺炎等,病情險惡,稱爲重症多形紅斑型藥疹。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