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陰性艾滋病與恐艾症的關係

陰性艾滋病與恐艾症的關係

來源:美型男    閱讀: 7.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陰性艾滋病、疑似艾滋病與恐艾症到底有怎樣的關係?正常人不會認爲自己有病,而且即使有病也可能諱疾忌醫。但是,爲什麼有那麼一批人,在被定性爲“恐艾症”後,在獲知美國並沒有查出“新病毒”後,仍堅持認爲自己患上了比艾滋病更可怕的“陰性艾滋病”?而他們堅持有病的原因,是軀體確實有疾病症狀,卻不知他們患的是“軀體化障礙”、“疑病症”的“心病”。

陰性艾滋病與恐艾症的關係

HIV病毒不能根據症狀判斷

所謂“陰性艾滋病”,主要是指自稱染上病毒者普遍都有與艾滋病感染極爲類似的症狀,但經過多次HIV檢測卻仍顯示陰性,臨牀報告顯示他們是“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這些極爲類似的症狀爲淋巴腫大、皮下出血、舌苔生絨毛等,且無法根治。懷疑者均是在網上搜索的艾滋病的相關信息,一一對應進行自我診治。

HIV病毒只能通過血液等臨牀檢測進行判斷,不能從症狀上判斷,一些綜合性症狀,比如發燒、腹瀉、皮疹等等都可能會有上述症狀。艾滋病和其他疾病不同的是,沒有明顯的症狀。艾滋病就是病毒侵犯了身體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低下引發的疾病。而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身體免疫功能低下,導致同樣的症狀。

6個月後做HIV檢測即可確診

一些人在身體出現諸如皮炎、淋巴腫大等症狀,便開始頻繁檢查,即便每次都是陰性,還是不放心。專家表示,“大可不必懷疑艾滋病檢測結果”。

高危性行爲後馬上進行檢測,通常不會得到準確的結果,“因爲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身體中HIV抗體的產生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稱之爲窗口期,大約是幾周至三個月不等,因此,發生高危性行爲後的兩週內檢測艾滋病病毒抗體一般是檢查不出來的,通常三個月後進行檢測,如真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百分九十幾均可查出,最遲的6個月即可檢出。如高危性行爲6個月後還查不出有艾滋病病毒抗體,就證明沒有染病。

經過初篩和疾控中心的確認,兩次檢查結果都爲陰性,即可排除艾滋病毒感染的可能。“現在國內是先用快速法初篩,後由疾控機構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蛋白印跡實驗檢測,敏感度超過99%。”目前的兩種艾滋病病毒類型,HIV-1和HIV-2的傳播途徑和臨牀表現基本一樣,雖然發生變異很快,但目前的試劑和技術都是可以檢測出來的。

心理狀態影響免疫系統

既然根據調查排除了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羣感染艾滋病毒,也沒有檢測到相關致病病原體,那麼,“陰性艾滋病”就只是恐艾症狀。

人得了病或擔心得病都會有些懼怕心理,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身醫學中心主任說,“這種擔心其實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疑病症,即精神因素引起的軀體症狀,比如焦慮、失眠、周身乏力、隨之而來的內分泌失調、腹瀉、肢體疼痛、咽部異物感等等,都比較常見。性艾疾控專家韓德林也認爲,“恐艾”者也會因爲長期心理壓力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心理上的暗示作用會導致生理上一些病症的出現。”

目前在一些羣體中存在的恐懼症,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爲異常的心理障礙。他們對陰性結果持懷疑態度,總認爲檢測不準確或現有試劑檢測不出來自己的病毒。由於對感染艾滋病途徑的一知半解,他們均以爲自己感染上了艾滋病,由此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恐懼。對於有這些擔心的羣體,要相信科學,到正規醫院做檢測,如檢測結果陰性,就要放下包袱,正確對待。

軀體性症狀是一種“語言”

心身醫學專家說,個體在心理應激反應下,當情緒不能正常地從言語或行爲方面發泄時便被潛抑下來,而以“器官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形成軀體化症狀。這種軀體不適和症狀不能用病理來解釋。

這些症狀是與外界交流的“語言”,他們用軀體化症狀置換內心不愉快的心情,如表達某種想法和情緒,或者減輕由某種原因造成的自罪感等。“恐艾”人羣絕大部分都有過一夜情的“高危行爲”和其他“高危因素”。很多患者起因於不良性行爲,在一時衝動之下有了越軌行爲,冷靜下來後,必然會面臨道德層面的自責,而“患病”,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罪惡感。

而他們在“高危行爲”和“高危因素”的第二天就出現了軀體障礙,這是爲什麼呢?周波說,這叫應激性軀體障礙,即應激事件一發生,隨之影響到內分泌和免疫系統,軀體症狀就出現了。此外,“恐艾症”者,也可能是疑病症患者或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是一種神經症。“恐艾者”大多不願意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

“恐艾症”如何治療呢?心病當然要心藥治。其治病原則:心理治療爲主,藥物治療爲輔。韓德林建議,對這部分人進行心理疏導。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