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產後媽媽有哪些護理要點

產後媽媽有哪些護理要點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把休息好放在第一位

產後媽媽有哪些護理要點

無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的新媽媽,產後能夠好好休息對身體的恢復都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充分休息還可以大大降低出現產後抑鬱的機率。那麼,怎麼才能休息好呢?不妨從以下幾點考慮一下:

不要太興奮經過了懷胎十月的等待,終於見到了寶寶的模樣!儘管在生產過後,新媽媽的身體已經嚴重透支,但是很多新媽媽發現自己就是想盯着小寶寶看,一點兒想睡的意思都沒有。

這種情況完全可以理解,不過還是要建議新媽媽,一定要說服自己先好好休息一下,哪怕是閉目養神也會有一定作用。新媽媽可以在心裏默默地告訴自己:我現在最需要的是好好休息,只有休息好了,我以後纔能有健康的身體和更多的精力帶好寶寶。

少些打擾由於新媽媽在分娩當天身體非常疲憊,而親朋好友的頻繁到訪或來電會影響她的休息。所以,不妨請老公來幫助新媽媽發送“喜訊”,同時在短信最後註明還請在出院以後或者第二天再來探望。

儘量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有一些新媽媽在比較亮的環境下很難入睡。這時候,不妨把燈關掉,拉上窗簾。對於在多人病房的新媽媽來說,也可以戴上眼罩。另外,新媽媽還可以依照自己在家裏的睡眠習慣,帶一個自己經常用的小毯子、靠枕,或者聽聽自己喜歡的輕音樂。

必要時,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如果有些新媽媽感覺自己實在睡不着的話,不妨向醫生或護士說明情況,取得他們的幫助。醫生會根據情況,判定新媽媽是否需要適當服用一些對新媽媽身體健康和接下來的母乳餵養都不會造成傷害的有助睡眠的藥物。

2、家人向新媽媽表達關注和愛

由於目前很多醫院還不能提供家人進產房陪產的服務,所以很多準媽媽只能獨自去應對分娩的疼痛和恐懼,那種“孤單”可想而知。當醫生把她從觀察室推出來時,家人,尤其是老公,一個疼愛的眼神對她來說將是莫大的安慰。

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也需要分一些精力給新媽媽。否則,如果大家整天只圍着孩子轉,難免會讓新媽媽很失落,覺得自己被忽視,甚至覺得自己在家人眼裏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生孩子,任務完成了,也就沒人再關心自己了。

對於甜嘴老公們來說,可以直接把自己當時在產房外面的焦急、關心以及對妻子的感激直接說給她聽。

而對於不善言辭的老公們來說,不妨就直接來點兒實實在在的行動吧,比如給她喂喂水、喂喂飯,給她梳梳頭、換換衣服,或者幫她擦擦汗,撫摸一下頭,幫她整理好被角等等,這些都會讓新媽媽感受到溫暖的愛意

3、惡露護理,注意清潔和乾燥

新媽媽分娩後,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着物處蛻膜的脫落,血液和壞死的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爲惡露。

清潔惡露時應先洗手,然後用消毒紙或藥棉,由陰道向肛門方向擦拭消毒,同一張紙或藥棉不要重複使用。在清洗惡露時,不建議坐浴,而是要用流動、清潔的溫水來沖洗。另外,新媽媽也沒必要過度清潔。比如,不一定要用燒開後的飲用水來沖洗,或者用大量的肥皂或洗液去洗。

在產後的最初幾天裏,惡露量較多,應選用消毒過的衛生墊,並經常更換。在衛生巾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質量好、吸收性強的。至於是選擇棉質網面還是乾爽網面,就看自己的喜好了。另外,戴的時候不要太緊,要保證良好的透氣性,並且經常更換。

除了注意護理方法外,還要隨時監測惡露的狀況。一般情況下,在剛分娩後的幾天內,惡露顏色較紅,量也與月經相似。以後,顏色逐漸變淡,量也逐漸減少。

一般在產後1個月內惡露會消失,但也有少數新媽媽,即使在正常情況下,惡露也可以延續到產後2個月。

如果新媽媽發現陰道出血量大或有異味,則要考慮宮內殘留或感染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產後3個月惡露仍淋漓不淨,則需要考慮是否有病理因素存在,常見的原因有子宮腔感染、子宮復原不良,最嚴重的併發症是絨毛膜癌。因此,如遇到產後惡露持續不淨時,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4、會陰傷口,做好清潔和理療

通常來說,在產後3天左右,會陰傷口就可以基本癒合,在此之後,疼痛感也會大大減弱。

在住院期間,醫生會每天來幫你檢查傷口癒合的情況。護士會每天幫你用消毒液沖洗傷口至少兩次。新媽媽在出院回家後,需要自己進行傷口沖洗。通常來說,在傷口沒有感染、紅腫,疼痛感也比較輕的情況下,用清水沖洗就可以,每天至少衝洗兩次。此外,在大小便後,或者在感覺惡露量特別多的時候,也需要及時沖洗。

而對於那些傷口沒有感染但有些紅腫,疼痛感也比較強的新媽媽來說,可以到藥店或者醫院開一些高錳酸鉀,取少許放入清洗的水中,調到適宜的濃度(調成粉紅色就可以,如果放得太多水變成紫色,皮膚會有燒灼感),每天坐着浸泡傷口兩次,每次20~30分鐘。

另外,新媽媽還可以適當做一做理療。如果家裏有紅外線的理療儀是比較理想的,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選擇其他能發出熱源的東西,比如可以用60W的燈泡(注意一定是白熾燈泡)來烤傷口。

烤的時候離傷口至少要15~20釐米,以免燙傷皮膚,具體距離以新媽媽感到傷口有熱的感覺,很舒服爲宜。每次大約烤20~30分鐘。如果覺得這樣做比較麻煩的話,還可以使用電吹風,在清洗後把傷口吹乾。

爲了避免傷口感染,新媽媽最好採取對側臥位,比如通常會陰傷口是在左側,那麼新媽媽最好採取右側臥位,這樣既可以減少對傷口的壓迫,也可以避免傷口沾染惡露,造成傷口感染。當然,對側臥位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新媽媽感覺總是像一側躺着很累,也可以經常變換一下姿勢。

5、儘早下牀活動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在分娩時花費了很多的體力和精力,的確需要好好休息,但是當體力恢復以後,就需要及早下牀活動。這是因爲產後新媽媽體內的血流速度變得緩慢,容易發生血栓,早下地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組織代謝,防止血栓的形成。

其次,這樣還可以促進宮內積血排出,減少感染的發生。早下地活動,還可以促進腸蠕動,排氣早,防止腸粘連,有利於防止便祕,尿瀦留的發生。

因此,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新媽媽通常大約在生產6~8小時以後就可以嘗試着下牀活動了。一開始可以由家人攙扶,在牀邊輕微活動,然後隨着體力的進一步恢復,可以在病房裏慢慢散步甚至可以做一些適合的產後運動。

而對於存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插着尿管),必須臥牀的新媽媽來說,在體力恢復後,也可以做一些牀上的活動,比如腳踏板運動(兩腿伸直,左腳腳尖盡力向下繃直,同時右腳腳尖儘量向上翹起,腳後跟向前用力;然後兩腳交換動作)等。

新媽媽要根據自己的體力和身體恢復情況量力而行,切不可操之過急。首先要在保證自己體力已經恢復的情況下再下牀活動,否則容易出現低血壓、虛脫、眩暈等情況。活動時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讓自己感覺到累爲宜。

6、母乳餵養,利用好最初的30分鐘

我們提倡在寶寶在出生後,儘早讓寶寶和媽媽有身體上的接觸,肌膚相親,從而建立母子間的親密聯繫。另外,在寶寶出生後,我們還會提醒並幫助新媽媽儘早進行第一次哺乳。

因爲通常寶寶在出生30分鐘之內就已經開始有覓乳反射了,而讓寶寶儘早吸吮還可以幫助母親儘快分泌乳汁。不過有些新媽媽對這一點並不是很瞭解,只是讓寶寶躺在自己身邊,看看他、摸摸他。

其次,也建議新媽媽在孕期就學習一些母乳餵養的知識,比如怎麼抱孩子,怎麼正確含接。這樣在寶寶出生之後,你遇到的困難就會小一些。在產後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告訴護士,來尋求她的幫助。

另外,無論母乳是否下來,都要讓寶寶勤吸吮,做到按需哺乳而不是按時哺乳。有些新媽媽會問,我兩三個小時給寶寶喂一次行不行。從每天喂的次數來說,應該是夠了。

不過,我還是告訴她,應該按需哺乳,寶寶想吃就給他吃,不要限定時間。算下來24小時差不多要喂8~12次。通常,如果能喂到8次以上,媽媽的奶會下來得特別快,而且量也比較多。

剛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們是最需要護理的,因爲本身媽媽們身體有不同程度的傷害,伴隨着傷口疼、行動不便等問題,所以家人要遵照上面的要點對新媽們進行護理,確保他們身體很快恢復,也能早早的輕鬆的享受寶貝帶來的歡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