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夏季爲什麼要防寒保暖?

夏季爲什麼要防寒保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然界萬物一年四季的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可以歸於陰陽的變化。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陰陽二者的關係中始終是陽氣占主導地位,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陽氣就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得生存。人體若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這樣,生命就要停止。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覺手足不溫、畏寒喜暖,這種情況,人們常稱之爲“火力不足”,即中醫學所說的“陽氣虛”。

夏季爲什麼要防寒保暖?

寒邪是百病之源

爲什麼說寒邪是引起疾病的萬惡之源呢?這要從寒邪致病的性質和特點說起。

寒邪致病多在冬季,有內寒與外寒的區別。外寒是外界的寒氣侵犯人體而發生疾病的病邪,內寒則是人體機能衰退,陽氣不足而致的病證。外寒顧名思義,就是由外感而得,像天冷而穿着單薄,受了風寒。受了外寒,寒邪束於肌表,腠理閉塞,衛氣不能宣發,就會發熱、惡寒、無汗;寒邪鬱於經絡,則頭身疼痛。內寒,中醫多認爲是陽虛,清陽不升,可見腸鳴、腹瀉、易感冒、四肢不溫。內寒、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響。如陽虛內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傷陽氣,引起內寒。

寒邪致病易傷陽氣

寒有什麼特點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熱脹冷縮這個道理,還有水遇冷就會凝結成冰塊。這兩個現象告訴我們,寒邪具有使物質收縮、分子運動變慢的特性。中醫把寒邪的這種特性描述爲寒主收引和寒性凝滯。寒主收引,舉個形象的例子,當我們感到寒涼時,渾身會起雞皮疙瘩,就是肌肉收縮的結果,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閉塞、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出現關節拘攣作痛、屈伸不利、發熱惡寒而無汗等症。寒性凝滯,易致氣滯血瘀,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出現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證。對女性來說,痛經中因寒致病的證型是較爲多見的。“寒邪致病易傷陽氣”,陽氣本可以制陰,但陰寒偏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除寒邪,反爲陰寒所侮,故云“陰盛則寒”,“陰盛則陽病”。所以寒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陽氣受損,失於溫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現明顯的寒象。如寒邪束表,衛陽鬱遏,則現惡寒、發熱、無汗等,稱之爲“傷寒”。若寒邪直中於裏,損傷臟腑陽氣者,謂之爲“中(4聲)寒”。如傷及脾胃,則納運升降失常,以致吐瀉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則宣肅運化失職,表現爲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腫;寒傷脾腎,則溫運氣化失職,表現爲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腫腹水等;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少陰,則可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若寒水過盛,上制心火,則心痛、心悸。而寒鬱日久,常從熱化,或從溼化變生它邪,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夏季也可傷寒

那麼寒證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呢?首先與寒冷的天氣有直接的關係。其次,如食用生冷的食物及啤酒飲料、淋雨、涉水下河、工作環境潮溼等等,都會導致寒邪攻擊,而人體陽氣虛弱,屬於外因致病。例如:現在的小姑娘愛美,夏天穿着露臍裝、超短裙,冬天不怕冷穿裙子;小夥子夏季貪涼,夏天大汗後用自來水往身上衝;或吹空調溫度過低、時間過久等。隨着年齡的增長,這類年輕時不注意生活細節的人到中老年時很容易受風着涼患上頸、肩、腰、腿等處關節病,甚至出現全身畏寒等。而年老體衰人體本身陽氣不足等屬於內因致病,以人體機能活動衰退、遲緩爲主要表現。

寒邪傷陽後,人體陽氣虛弱,體內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一派寒象,常見的表現有:

怕冷:這是由於寒邪外襲肌表後,體內陽氣之一的衛氣與外寒相搏,而見腠理閉塞,致使衛氣受到遏制而不得宣泄,就產生惡寒無汗,在惡寒的同時,亦可見到發熱的症狀,這是衛氣鬱結的緣故;或者由於機體陽氣虛衰,命火不足,溫煦氣化功能減退,陰寒就會充滿全身,手足不溫。

脘腹冷痛:這是外來寒邪經體表侵襲後,直入腸胃所致,寒邪損傷了人體脾胃的陽氣,故胃脘部疼痛,同時還可出現嘔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症狀。

脈象異常:寒邪襲人所致脈象異常,主要是脈緊、脈遲、脈沉,原因是寒邪侵入經脈後,影響了脈內的氣血運行。寒邪留滯人體後,還能見到人體肌肉、皮膚、筋脈拘攣之象。

疼痛:這是寒邪侵襲人體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寒邪侵襲肝經,阻礙肝經氣血運行,引起氣血凝滯,則見睾丸腫脹疼痛;若寒邪客於四肢,則形成痹症,西醫所說的風溼性關節炎即屬此類;寒邪阻於胞脈或衝任二脈,則出現痛經。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