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正規藥廠爲不法分子加工假藥 29省同時打假

正規藥廠爲不法分子加工假藥 29省同時打假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規藥廠爲不法分子加工假藥 29省同時打假

2011年7月20日,浙江警方對一輛出租車進行檢查時,在後備廂發現了大量藥盒、說明書和防僞標籤。此案引起公安部高度重視,一場全國性的打擊假藥行動由此展開。

警方發現,假藥遍及全國,涉及幾乎所有藥品種類,流入藥店甚至個別地方的醫院診所;製假者在製假的各個環節,都有正規企業提供服務——""

“不是打擊讓假藥增多了,而是打了才知道假藥原來這麼多。”

"警方發現的假藥,種類從處方藥到保健藥,從口服片劑到注射針劑,從中草藥到西藥,從國產藥到進口藥等上百個品牌門類,可謂應有盡有。"

" 警方在一案中發現假藥流向了內蒙古、吉林、遼寧和黑龍江等三千多家藥店。"

" 一些外省籍製售假藥者已經在北京買房,住進了高檔社區。"

假藥氾濫,迫使中國警方不得不以非常規形式亮劍。2011年11月17日,公安部以“專案集羣戰役”的形式,在29個省份同時發起打擊假藥行動。南方週末記者從設在公安部的戰役總指揮部獲悉,大量假藥流入藥店。

更爲嚴峻的現實是,南方週末記者調查發現,個別省份的醫院、診所,也使用了假藥。

公安機關的此役,暴露出我國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的諸多問題:製售假藥入罪量刑過輕,製售假藥有販毒的利潤而無販毒的風險;現行法規與實際執法環境脫節,刑事執法操作難;行政監管停留在對藥品經營、流通證照的審批層面,應對當前假藥違法犯罪形勢力不從心。

空藥盒引發打假大戰

"“我告訴加工廠別吃死人,要加點能治病的東西……”"

一堆用棄的藥盒,引發了一場戰役。2011年7月20日,浙江警方對一輛出租車進行檢查時,在後備廂發現了大量藥盒、說明書和防僞標籤。

此案引起公安部高度重視,一場全國性的打擊假藥行動由此展開。警方順藤摸瓜,由此挖出一個範圍涉及23個省,利用收購的空藥盒,通過灌裝、勾兌、改批號等方式製售假藥銷往全國的特大系列假藥案。

11月14日,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空藥盒大多收購自一些醫院,真藥用完後,包裝盒、說明書被保潔員等收集售出。一種進口抗癌藥的空藥盒,回收價高達3000元/個。

11月17日,在公安部的統一指揮下,這場集羣戰役打掉製售假藥犯罪團伙350個,搗毀製假售假窩點1400多個,繳獲假藥3億多片(粒、支),按照正品價值計算,超過20億元人民幣。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警方偵查發現,假藥生產者爲獲取暴利不擇手段。有的收購真藥包裝材料等,利用低檔原料藥、鹽水、過期藥等自行灌裝、勾兌、改批號,生產成假藥;有的製假者爲增強藥效,添加國家嚴令禁止、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成分;有的僞造批文生產假藥;有的以來料加工的方式生產假藥賺取加工費;有的利用價格較爲低廉的藥品重新包裝,冒充價格昂貴的進口藥銷售。

警方繳獲的假藥,種類從處方藥到保健藥,從口服片劑到注射針劑,從中草藥到西藥,從國產藥到進口藥等上百個品牌門類,可謂應有盡有。假藥多以澱粉、玉米粉作爲主要原料,爲使假藥重量更像真藥,製假者往往會添加滑石粉、飼料、鐵粉等。

浙江警方破獲的一起製售假藥案主犯交代,“我告訴加工廠別吃死人,要加點能治病的東西,但裏面是什麼我根本不知道,反正我不會吃。”

河南警方破獲的假藥案顯示,一粒假“萬艾可”的出廠價僅0.3元,批發價爲0.5至1.5元,流入市場後的零售價卻高達70元。浙江警方破獲的假藥案顯示,一瓶假“舒肩健腰丸”成本爲3元,批發價爲6元,流入市場的零售價爲50元。浙江警方破獲的一起網絡銷售假藥案中,主犯一年獲利60萬元。

北京市公安局(微博)的一名警員透露,一些外省籍製售假藥者已經在北京買房,住進了高檔社區。#p#副標題#e#

正規企業也製假

"武漢一家藥廠,爲了每顆6釐錢的利潤爲不法分子加工假藥。"

公安部經偵局有關負責人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警方在打擊假藥的過程中發現,製售假藥者自己不用辦廠買設備,所有生產銷售環節都能找到各種專業機構爲其服務。

浙江警方破獲的一起假藥案的主犯張某交代,其製售假藥只要找到訂單和樣品,在網上尋找企業生產,然後找人包裝好就行了。

爲製售假藥者提供服務的,是各類正規企業。包裝材料,由印刷廠、塑料廠承擔;有的則是從醫院成套收購用過的真藥藥瓶、包裝盒。黑龍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的葛陶然支隊長介紹,在北京、上海、廣州的一些大醫院,收購藥盒者會事先告訴保潔人員等,要收集沒有損壞包裝和防僞標籤的藥盒,便於製假時恢復包裝。

假藥的原料,則由一些化工廠、藥廠和保健品廠生產提供。該負責人說,一些正規的化工廠生產假藥原料,並以化工原料的名目出售給假藥製售者,一噸的價格不過數萬元。

這種行爲,藥監部門無權管,其他部門也不管。武漢一家藥廠,曾被發現爲了每顆6釐錢的利潤爲不法分子加工假藥。

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在上海警方破獲的一起假藥案中,有1家正規藥企爲其研製配方,6家化工廠爲其生產藥粉。

運輸,則由一些物流公司完成。在黑龍江警方破獲的兩起假藥銷售案中,爲兩團伙提供物流服務的公司多達十多家,有些物流公司甚至還能爲製售假藥者提供代收貨款的服務。

各省警方在打擊中還發現,越來越多的製售假藥者具有醫藥、化工技術背景。上海警方在破獲的一起假藥案中發現,兩名主犯均畢業於知名大學的化學專業,兩名技術人員則均是省級醫藥研究所的工程師。

11月17日,南方週末記者在公安部統一打擊假藥的視頻指揮現場獲知,部分省份發現有藥店工作人員參與制售假藥的情況。

大量假藥流入藥店

"在個別省份的正規醫院,也發現了假藥流入。"

2011年11月16日,黑龍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的葛陶然支隊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破獲的假藥銷售團伙所用的電腦中,警方發現假藥流向了內蒙古、吉林、遼寧和黑龍江等三千多家藥店。

11月21日,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稽查局副局長張林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目前只能說,這些藥店都從不規範的渠道進了藥。但從不規範渠道進的藥,未必都是假藥,也可能是藥販子賣的真藥。

南方週末記者從黑龍江省藥監繫統內部獲得的資料顯示,11月18日該省藥監局向各地市藥監局發出了稽查函。該函顯示,該省破獲的上述假藥案涉及9家虛假註冊的醫藥公司,這些醫藥公司的藥品流向了黑龍江省13個地市167個縣市的兩千多家藥店,銷售金額多達350萬元。

在葛陶然的電腦裏,貯存着數百張警員清查售假藥店的照片。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不少藥店都掛着“低保刷卡定點藥店”的牌子或“醫保定點、保真藥方、假一賠十”等內容的廣告牌。

假藥流入藥店,並非黑龍江獨有。11月17日,公安部通報,河南等20個省份公安機關聯合打掉2個生產假藥並向144家藥店、診所銷售的犯罪網絡。遼寧警方破獲的假藥案中,也發現大批假藥銷售給了藥店。

11月18日,有知情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參與公安部統一打擊假藥行動的29個省份,基本都發現了假藥流入藥店的情況。其中,中西部地區和偏遠省份、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的小藥店、保健品店、私人診所流入假藥的情況較爲嚴重。

在個別省份的正規醫院,也發現了假藥流入。11月21日,黑龍江省伊春市藥監局局長徐長江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位於該市的黑龍江省林業腫瘤結核病醫院,在替癌症患者徐秋治療時使用的“卡培他濱片”被查證屬假藥。這家醫院一共被查出80盒假冒“卡培他濱片”藥品。

一名長期關注假藥犯罪領域的專業人士則透露,在個別省份省會城市的中心醫院、中醫院和兒童醫院均有假藥出現,一些中小城市、郊縣地區的民營醫院、鄉鎮醫院和農村衛生室,假藥情況則更爲嚴重。#p#副標題#e#

監管力不從心

"“我幹了這麼長時間,從來沒有人管過我們。”"

有時候,朋友會問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稽查局副局長張林,“怎麼搞的,假藥越打越多?”

11月21日,張林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一般會解釋:不是越打越多,而是過去打擊力度不夠。黑龍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的葛陶然支隊長也認爲,“不是打擊讓假藥增多了,而是打了才知道假藥原來這麼多。”

假藥氾濫,顯然與監管乏力有關。一名參與打假的警員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如果監管到位,假藥就不會這麼多,也就不需要警方投入如此多的警力去打假。根據公安部提供的信息,11月17日的打假行動中,29個省份投入了16000多名警力。在最低溫零下十多度的哈爾濱,參與打假的警員沒日沒夜地蹲守布控,一些警員近半個月中幾乎沒回過家。

鄭毅,在北京一家醫院工作前,曾在河北一家縣人民醫院工作過一年。他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在縣醫院工作期間,不時會有衛生局、防疫站等單位相熟的官員向他炫耀:逢年過節,就去不同的鄉鎮藥房、衛生所檢查有無過期藥及假冒僞劣藥,被查的一般是逢年過節“不懂規矩的”或“縣裏沒關係的”藥店及診所,只要事主交齊罰款就能拿回被查扣的問題藥。

一位長期研究假藥犯罪的研究人士透露,國家對藥品生產、銷售、使用有一套完整的監管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流於形式。化工廠爲製假者生產假藥原料,無人監管;網上假藥銷售信息氾濫,沒有具體的部門查處。曾有製售假藥者向警方交代,“我幹了這麼長時間,從來沒有人管過我們,甚至買藥的人要求退貨,政府還幫我們調解過,也沒處罰。”

在警方所破獲的假藥案中,部分正規的醫藥銷售公司爲了牟利,讓一些沒有藥品經營資格的個體售藥者掛靠併爲其提供票據。這種被稱爲“過票”的做法已成爲潛規則,假藥因此大行其道,進入藥店甚至醫院。

江西中醫學院教授王素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藥監部門存在人手不夠、執法力度不夠等問題。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稽查局副局長張林介紹,整個黑龍江省藥品稽查人員不過500人,在一些偏遠的縣市,稽查人員則只有幾個人,執法力量相當有限。

如何有效阻擊假藥

"量刑過低,使得製售假藥“有販毒的利潤而無販毒的風險”。"

11月22日,王素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監管的重點放在發現假冒僞劣藥品後的追查和處理上,忽略了從源頭上進行防範的事前控制和生產過程中的事中控制,使一些不法行爲不能被及時發現。

公安機關的介入,對打擊假藥立杆見影。事實上,警方也有爲難之處。公安部經偵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刑法此前規定,生產、銷售假藥必須“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才屬犯罪,而公安機關很難認定查處的假藥是否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現在“刑法修正案八”刪除了這一條,但類似的規定還有很多,如規定製售假藥需達到一定金額才能入罪等,仍存在假藥的入罪門檻過高的問題。

另一個現實是,假藥製售者爲了逃避打擊,一般不會有詳細的賬目,也不會囤積大量假藥,只要達不到規定的金額就無法入罪只能執行罰款等行政處罰,起不到打假效果。

量刑過低,使得製售假藥“有販毒的利潤而無販毒的風險”,也一直是外界認爲假藥打擊乏力的原因之一。按照刑法規定,未造成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製售假藥違法犯罪分子只能處以3年以下刑期。黑龍江省一名參與打假的警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被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製售假藥者,一般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獲得緩刑。往往打擊行動還沒結束,早期抓獲的製售假藥者已緩刑獲釋,甚至重操舊業。

安徽一家醫藥企業的部門負責人楊雪瑤介紹,自2008年開始我國就實現了藥品的電子監管,就是在藥品的最小包裝上賦以電子監管碼,通過藥品的這一“身份證碼”,在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上可追溯其從生產企業出廠後的流程。但目前監管並未延續到藥品的銷售終端藥店和醫院,藥品追蹤監控半途而廢。如果全環節都納入電子監管,對防範假藥將會起到一定作用。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