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女子從小尿牀到30歲 尿牀實際上是病

女子從小尿牀到30歲 尿牀實際上是病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老百姓看來,尿牀是件丟人的事,都不好意思向家裏人說明或是去看醫生。但在醫生眼裏,尿牀是種疾病,沒什麼丟臉。

女子從小尿牀到30歲 尿牀實際上是病

“16%的5歲兒童和10%的7歲兒童患有夜遺尿,並且3%左右的患兒會一直持續到成年。”毛教授強調,遺尿症是常見的、可控制的疾病,越早治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越好。

女子從小尿牀一直到30歲 無奈向兒科醫生求助

有位媽媽曾經帶孩子來浙大兒院看過“遺尿門診”。孩子的病治好了,她也鼓起勇氣把自己過去三十多年“羞於啓齒”的祕密告訴了醫生。

這位媽媽說,自己也不清楚尿牀有多少年了,大概從記事開始每週就尿牀2-3次,後來到了十幾歲,尿牀次數越來越多,有時一週到了7次。

她父母以爲尿牀會在成人之後好轉,就沒有帶她去正規醫院看,就這樣,一直尿到了如今。因爲有行醫資格的限制,毛建華給她提供了專家建議,讓她去成人醫院治療。

老百姓俗稱的“尿牀”,醫學上稱爲夜遺尿,是一種病,但很多老百姓並不這麼覺得。

國際尿控協會兒童委員會、中國兒科醫師協會腎臟專委會曾做過“中國大衆對兒童夜遺尿疾病認知度”的在線調研。參與調查者中,超過50%的認爲,尿牀不是病,長大了就會好。

毛建華介紹,尿牀的病因很複雜,跟遺傳、心理、生長髮育都有關,體內缺乏“抗利尿激素”、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夠大、充盈的膀胱沒有向大腦發送信息等,是夜遺尿的重要原因。

尿牀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 要治必須得趁早

這項調查還顯示,有近40%的家長認爲,尿牀是孩子的故意行爲,甚至責備過孩子,有一些家長還因此產生了焦慮情緒。其實,持續存在的夜遺尿將嚴重影響患兒自尊心與自信心,是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浙大兒院開設“遺尿門診”以來,很多孩子的遭遇都讓醫生們特別心疼。毛建華記得一個孩子,10歲了,晚上睡覺還在用尿不溼,在很多地方治過病,剛見到他時,孩子一直低着頭,問問題,也不回答。精彩閱讀:近4承認不知尿牀是病 孩子尿牀有5點危害

有研究表明,尿牀對孩子的創傷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孩子因尿牀感到羞愧、沮喪和自卑,尿牀的孩子更容易性格孤僻、內向、缺乏自信心、不願和同學交往、恐懼集體生活。毛建華說,希望大家改變對尿牀的看法,對於孩子偶爾的尿牀,父母不應該過多地責備;而對於有遺尿症的孩子,頻繁地洗牀單之前更應該做好和孩子的溝通。

小兒尿牀會影響智商

小兒尿牀是臨牀上經常見到的現象,有的甚至到了二十幾歲才能自愈。國外有關專家通過系統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尿牀自愈晚的孩子平均智商低於正常兒童,在身體發育方面比正常兒童遲緩,長大後身高、體重平均低於正常人,容易出現泌尿、生殖等諸多心理生理問題,且多數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內疚、膽怯、緊張等。家長對孩子尿牀的問題不可等閒視之。

由於部分家長不能正確對待小兒尿牀,對孩子動輒訓斥打罵,結果損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反過來又加重尿牀,於事無補。

正確的辦法是應當分析小兒尿牀原因,想辦法克服。如果是吃飯吃得過飽引起的,應當提醒孩子睡前節食;如果是玩得太累引起的,應當注意不讓孩子玩耍過度;如果孩子是因爲學習負擔重,壓力大的原因,應當多方開導孩子;另外,家長應詳細觀察,在孩子容易尿牀的時間前,及時叫醒孩子上廁所,使其養成習慣,形成條件反射。

他也提醒家長,5歲以上每週有超過2次以上的夜間尿牀,那孩子很有可能是有遺尿症。要儘早帶孩子就醫。

延伸閱讀:夜遺尿發病因素是什麼?

1.遺傳因素

夜遺尿通常在家族中顯性遺傳,若父母都曾爲夜遺尿患者,他們的孩子便有3/4機率尿牀。若父母一方有曾爲尿牀患者,他們的孩子有1/2的機率患病。

2.疾病因素

(1)因病引起

蟯蟲症(蟲體對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腎臟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損傷、骶部神經功能障礙、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過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遺尿只佔很小的比例。絕大多數孩子的尿牀與精神因素、衛生習慣、環境因素等有關。

(2)睡眠很深,不能及時醒來排尿

部分患兒沒有受到排尿訓練,如長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間不喚醒孩子,抱孩子去廁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牀上睡眠時幫他們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習慣。久之,容易發生夜間尿牀。

(3)膀胱的夜間控制能力發育遲緩

夜遺尿患者隨年齡的增長,症狀或許有所改善,停止尿牀,但停止夜遺尿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甚至有1%的人進入青春期後還繼續尿牀。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