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世間印象 > 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正式發佈,食物過敏臨牀診療更有據可依

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正式發佈,食物過敏臨牀診療更有據可依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發佈會於2022年5月14日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在多個渠道盛大召開。會議雲集《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多位撰寫專家進行詳細的指南解讀,深入剖析醫生關心關注的臨牀熱點問題,從多角度帶來具有臨牀實踐價值的學術內容。

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正式發佈,食物過敏臨牀診療更有據可依

《指南》助力兒童食物過敏診療工作

會議的開場致辭環節由北京協和醫院王良錄教授主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申昆玲教授、《中華實用兒科臨牀雜誌》編輯部李建華主任和賽默飛世爾科技魏義彬副總裁先後發表了致辭。

申昆玲教授指出,雖然不同種族、地域和不同年齡的兒童的食物過敏患病率不同,但總體估計這一數字可能已經到達總人口的1%~10%,因此以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指南來指導醫生正確認識和管理兒童食物過敏已迫在眉睫。

李建華主任表示,很高興看到指南在《中華實用兒科臨牀雜誌》順利發表,期待指南在推動兒童食物過敏的診療水平站上新臺階的同時,也希望在指南後續的修訂過程中,能看到越來越多來自中國醫生提供的研究成果。

魏義彬副總裁強調,相信指南的順利發佈和實施將會爲兒童食物過敏的診療提供更好的支持。賽默飛的過敏原檢測產品有超過60年的歷史,服務全球大部分重點醫療機構,公司今後仍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中國過敏性疾病診治的發展。

三位嘉賓簡短熱烈的致辭結束後,會議很快進入到指南解讀環節。

沙莉教授:結合患兒病史是正確診斷的基石

率先登場的是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沙莉教授,她以“食物過敏診斷”爲題系統闡述了疾病的診斷流程及其所依據的循證證據。

沙教授介紹說,食物過敏診斷首先應結合患兒詳盡的病史,繼而尋找過敏原致敏的證據,大多數情況下可憑此做出相應的判斷,明確病症是否系食物過敏所致。

此外,她還就四個關鍵問題分別進行了介紹:

病史是診斷的基石,單獨的SPT和或sIgE均不能診斷FA;

過敏原檢測考慮臨牀表現、年齡、地理位置和種族飲食習慣等進行選擇;

特異性IgG和IgG4不能作爲食物過敏的診斷依據;

OFC是診斷食物最可靠的臨牀方法,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激發試驗(DBPCFC)是診斷的金標準。

邢嬛教授:合理飲食迴避是食物過敏治療最主要的方法,應避食明確過敏的食物

隨後發表演講的是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邢嬛教授,她的講課聚焦於食物過敏的治療,着重對過敏兒童的避食、飲食替代以及食物所致嚴重過敏的救治進行了介紹,同時還分享了過敏原免疫(AIT)療法及奧馬珠單抗的新循證醫學證據。

邢教授介紹說,合理飲食迴避是食物過敏治療的最主要方法,母乳餵養嬰兒的母親需有針對性避食嬰兒過敏食物。長期進行飲食迴避的食物過敏患兒應進行營養諮詢,並在專科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飲食替代確保營養素的攝入。患兒在避食過程中,要同時避免進食交叉反應性食物,需警惕過敏原無意暴露導致的嚴重過敏反應發生。

李在玲教授:隨着年齡增長食物過敏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耐受

繼食物過敏的診斷和治療的介紹解讀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李在玲教授重點分享了兒童食物過敏的預後與預防。

對於過敏預後,李教授介紹道,食物過敏緩解的時間因過敏食物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牛奶、雞蛋、大豆、小麥等IgE介導的過敏隨着年齡增長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耐受,甚至完全耐受,而花生、堅果類過敏往往持續到成人。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預後相對較好,容易更早出現耐受。

對於過敏預防,全母乳餵養、適度水解蛋白、益生菌和益生元、維生素D等均無足夠證據支持其有助於預防食物過敏。指南推薦食物過敏兒童在出生後4~6個月開始添加固體食物。

周薇教授:食物過敏診療管理流程圖解讀

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除了針對疾病診療及預後預防的熱點問題給出新循證醫學證據外,清晰的診斷流程必不可少,能夠指導不同級別醫師做出食物過敏的正確診斷,同時也避免患兒因盲目避食造成營養障礙的風險。

爲了幫助醫務人員更好理解應用這份流程圖,周教授專門對此進行了解讀。她表示,這份流程圖借鑑了許多相關指南的流程圖的優點總結而成,共分爲病史、診斷過程、結論和管理四個部分。基於國內外循證證據和專家經驗,根據中國國情制定了這份簡潔清晰、通俗易懂且實用性強等特點的診療流程圖,旨在規範兒童食物過敏診療行爲。

邵潔教授:重視sIgE檢測在過敏診療中的價值

指南解讀環節最後開講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邵潔教授,她對sIgE在食物過敏診治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專項介紹。

邵教授表示,懷疑食物過敏,速發、遲發及嚴重過敏反應時,均應進行sIgE檢測。對於低齡兒童,sIgE低值(0.10-0.35KUA/L)同樣具有臨牀意義。熒光免疫法的ImmunoCAP系統因其高靈敏度和特異度,被EAACI和世界過敏組織(WAO)分別認爲是體外過敏原檢測的“金標準”和“參考標準”。

她還指出,食物過敏誤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意識到陽性測試結果不等同於過敏,不結合病史、無差別的廣泛篩查沒有意義。另外,也不推薦食物sIgG/IgG4檢測用於診斷食物過敏及食物不耐受。

專家面對面:迎接兒童食物過敏診療的挑戰和機遇

精彩紛呈的指南解讀環節過後,會議時間來到專家面對面環節,北京協和醫院王良錄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洪建國教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趙京教授以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申昆玲教授圍繞疾病診療及預防預後的熱點問題貢獻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王良錄教授:食物過敏診療面臨很多挑戰,診斷需要基於病史,基於高質量、準確的過敏原檢測產品。未來我個人更加看好食物脫敏治療和奧馬珠單抗的應用,特別是二者的結合或能帶來更好的療效。

洪建國教授:規範診斷基於病史,無差別的過敏原檢測大套餐沒有意義。患者家長的教育很重要,對食物過敏孩子更好的護理,尤其要預防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食物過敏的口服免疫治療會是未來一個很好的方向。

趙京教授:需要留意不同年齡、不同食物,過敏原結果的解讀不同。由於存在診斷誤區和檢驗結果誤讀的情況,導致無避食意識或者過度避食。對於避食兒童一定找到合適的代用品,避免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申昆玲教授:本指南針對食物過敏16個焦點問題通過廣泛檢索,文獻評價,指南評價,給出了目前的答案,爲臨牀食物過敏的診治、預防提供幫助,並制定了診斷流程圖方便臨牀醫師使用。也期待今後更多、更高質量的研究充實和更新。

在參會嘉賓貢獻了乾貨滿滿的精彩分享和準確解讀後,此次《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發佈會也步入了尾聲,但在指南指導下的食物過敏診療規範之路正待拾階而上。恰如申昆玲教授在閉幕致辭中所期待的那樣,讓我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一起向未來,一起爲中國食物過敏的患兒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 信息參閱: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循證指南[J]。 中華實用兒科臨牀雜誌, 2022, 37(08):572-583.

* 按演講順序排序(文章來源:互聯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每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