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兒科 > 鍛鍊寶寶的“觸覺系統”

鍛鍊寶寶的“觸覺系統”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而言,觸覺系統指的是皮膚(與外在環境最接近的表皮組織),這一系統可以協助個體感受機械性(如重壓或輕觸、圓形或方形),溫度變化(如冷、熱的不同),電位差異(靜電的吸引與靠近),和化學性(酸鹼度或甜辣的不同)的感覺剌激等。正因爲觸覺系統具有這些特質,所以常被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用來逃避環境的不利因素(如尿布溼了、天氣太熱了、衣服的質料或樣式不舒適、牛奶溫度不對了…等等)期待能引起照顧者的注意並改善這些環境因子,來保護小生命的安全。而適當的運用觸覺系統,例如嬰幼兒利用吸反射、吞嚥反射攝取母奶或副身品,可以讓還不會自我進身的小寶類,獲得維持生命所需的充足營養,因此,如果小寶寶的喂身情況不很理想(比方吃得非常緩慢、吃吃睡睡常常花了許多時間,過度偏身,無法順利轉換副身品等),甚至體重比起同年齡的孩子少1/3以上的重量,那麼家長務必和職能治療師密切的合作,讓小寶貝的基本成長平安順利。

鍛鍊寶寶的“觸覺系統”

當然了,也因爲具備了觸覺系統,嬰幼兒躁動不安、哭泣或是想要安然入睡時,照顧者會利用輕拍或撫觸或提供絨毛類玩偶,讓其停止哭鬧或欣然入眠,許多的小寶貝也知道吃手指頭(或是吸吮奶嘴),是一種很愉快的經驗,甚至有緊張、害怕的情緒時,這樣的舉動更可以在無形中降低焦慮和害怕,因此,想要安撫嬰幼兒,或想要了解嬰幼兒的日常行爲,對觸覺系統與情緒間的相關性,照顧者不能等閒視之。

最重要的是因爲擁有觸覺系統,嬰幼兒可以因此而辨識母親(或照顧者),並且建立起非常緊密的依附關係,這樣的依附關係不但將會影響寶寶的人際互動,情緒發展,甚至將來的學習能力(如專注度)。而許多的嬰幼兒除了用眼睛注視,耳朵傾聽來探索環境外,用手把玩並且常常把玩具放進嘴巴咬咬看並加以研究一番,如此一來,對物我間的皆辨、空間概念、操作能力將更加成熟與精進。因此,讀者可以充分了解觸覺系統將影響嬰幼兒的喂身情況、入睡難易(安穩與否),人際互動,情緒調節,手眼協調以及學習能大的發展。

觸覺系統對嬰幼兒是非常的重要,然而是不是每天抱一抱,多鼓勵孩子用用手去操作玩具就可以解決觸覺系統失調的情況,甚至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可以分幾個方向來討論。

首先,假設我們訓練四歲大的幼兒學握筆寫字(一般是五歲半左右寫字能力可以開始發展,大約需半年至一年可以發展成熟),這麼一來可不可以加快他們的書寫能力,預防書寫障礙呢?提這個問題是想要說明:一、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例如:先學會自己坐再學站立)與速度(例如:一歲時會走路,一歲半時會爬上階梯),而各個發展項目間也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例如:觸覺系統與操作能力、情緒穩定度有很強的相關),因此,尊重各種能力發展的時間與順序,是訓練書寫能力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揠苗助長常常適得其反,吃力並且不討好,嚴重時連孩子的學習動機都賠上了(不愛寫字也不愛上學)。

其次,許多能力能否順利發展純熟,中樞神經系統本身在發展過程(特別指懷孕或生產過程)中或生命的前幾年有無需要好好觀察與尊重的。二、當神經系統尚未發展好,個體就被要求表現某種動作或行爲,那麼只好絕學習,或者爲了完成要求,只好以不當的姿勢或動作付了事,久而久之,學習緩慢與停滯都是這種不當學習的後遺症,不可等閒視之。

這個例子是想要提醒關心幼兒教育的人士,觸覺系統的功能好壞是由中樞神經所左右,也具有一的發展速度與順序,當觸覺功能被治療師診斷有障礙時,治療原則需要依照神經系統發展原則處理之(發展理論的繁複,限於篇幅,不在此加以闡釋)。當然,不當的引導方式,不但不能促進觸覺功能的正常發展,也會影響其他相關能力(如動作控制、專注力等)的正常發展,有了這樣的認識,或許你會對坊間到處林立的“感覺統合”有更正確與公平的看待,這未嘗不是對這個治療方治最有力的肯定。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