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秋季進補有五忌 養生重在養情志

秋季進補有五忌 養生重在養情志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季是進補的好時節,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進補。進補講究適量有度,特別是在秋季,進補的這五個禁忌要牢記。

秋季進補有五忌 養生重在養情志

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一忌無需求進補

古人講究秋季進補,是因爲人們剛剛經歷了炎熱的夏季,在酷暑中勞作,大量出汗,耗氣傷津,長夏的溼熱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損,導致食慾下降,不思飲食,出現頭暈、消瘦、疲乏等虛弱現象,故需要在秋季氣候轉涼食慾轉佳時進行適當補充,以彌補夏季人體的過分消耗。但是現在大部分人生活條件好了,有空調等降溫措施,不必在烈日下勞作,食物也很豐富,雖然經歷了酷暑,但沒有出現虛弱的表現,當然也就無需強調進補了。

二忌跟風進補

好多人身體平和、體質不虛本不需要進補,但一聽到同事朋友最近在吃什麼補品、保健品,於是也不分虛實寒熱盲目跟風,隨便購買同樣的補品來進補。殊不知這樣沒有針對性的進補,不但不能達到補養身體的目的,反而會傷害身體。

三忌盲目亂補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使人陰津耗傷,出現咽痛乾咳、大便乾燥、皮膚脫屑瘙癢、口脣乾裂等,進補應以潤秋燥,護陰津爲主,多食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鴨肉、鯽魚、甲魚、牛奶、雪梨、甘蔗、香蕉、荸薺、竹筍、枇杷、桑葚、銀耳、黃瓜、蓮藕、百合等水果蔬菜,也可用養陰生津的中藥如沙蔘、麥冬、玉竹、石斛、枸杞、西洋參等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秋季進補有五忌 養生重在養情志 第2張

四忌以藥代食

秋季進補,提倡以食物爲主。重藥物,輕食物,盲目迷信藥物的神奇功效,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盡量不吃。食物是用來養生的,藥物是用來治病的,只有患病了才需要用藥。

五忌過多過雜

有些人認爲多多益善,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名貴中藥以及國內外各種保健品,恨不能一口全吃下去,這樣補法是絕對不可取的。秋季進補,宜平調爲主,適可而止。過則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積滯消化不良,甚至營養過剩、釀溼生痰,產生變疾,出現“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補品過多過雜,還會出現相剋等不良反應。

秋季養生進補要這樣做:

養血就是養根本

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補血、養血,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女性如何來養血呢?首先要多吃一些含鐵量高的食品,紅色瘦肉、肝、動物血、木耳、麻醬等食物中含鐵量都比較豐富,而且也容易吸收。中醫認爲,“黑色入血”,也就是說顏色深的東西功效是入血的,像紅棗、阿膠、龍眼肉、紅糖等都屬於“黑色”,也可以適當增加攝入量。其中,紅棗的主要作用是益氣補血,適合氣虛血虛的人食用。阿膠的主要作用是滋陰補血,適合陰虛血虛的人食用。脾胃虛寒的人則不適合單獨吃阿膠,可以搭配陳皮。龍眼肉的主要作用是補心脾同時補血,適合心脾虛弱同時血虛的人食用。有痰火、舌苔白厚的人,不宜多吃,因爲龍眼肉會加重上火症狀。

秋季進補有五忌 養生重在養情志 第3張

“秋凍”適度,放鬆身心

秋天養生,很重要的是養情志。俗話說,秋風秋雨愁煞人,說的就是秋天的氣候變化容易讓人心生悲情,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也容易影響身體的各系統的健康。古代說,情志養生;現代醫學研究認爲,不良情緒會沿着下丘腦—垂體—生理系統軸線,影響生理健康,對於女性來說,會影響月經。秋天養生,還講究適度“秋凍”。“秋凍”可以使人體的陰津得以保存,防止秋燥傷人,也讓人體慢慢適應逐步下跌的氣溫,從而爲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特別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弱,就不適合秋凍;此外,平時身體虛弱的人,或者怕涼畏風者也要及時添加衣物,以免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一些女性,寒氣滲透,還會導致痛經,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婦科系統的健康。

藥食同源,適量小酌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養生,健康飲食,強健身體,更有多數人選擇炮製藥酒來養生。“酒爲百藥之長,飲必適量”之語,出自班固《漢書·食貨志》一書。在古代的中國,很多長壽的人都將有益身體且藥食同源的材料泡入酒中,每天適量飲用。例如,酸棗仁助眠;枸杞子滋陰補腎;龍眼肉、菊花明目安神,這些藥食可以幫助調理身體,溫補肝腎。睡前不妨來上一小杯,有助睡眠。

此外,秋季養生還要適當鍛鍊,增強抗病能力;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順應天時,安然度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