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你家小孩該憋尿還是該撒尿?

你家小孩該憋尿還是該撒尿?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小孩該憋尿還是該撒尿?

“憋尿訓練”治療精神性尿頻

“媽媽,我又想尿尿了!”如果孩子總是想尿尿而尿量卻又不多,這時爸爸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因爲這可能是由於家長過度緊張、性急的個性,或是爲了避免尿牀而經常性地催促、提醒孩子去上廁所,從而導致孩子產生了一種叫“精神性尿頻”的病。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心急,只要充分了解病因,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孩子很快就能夠痊癒。

兒童精神性尿頻的發生原因

孩子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環境、暗示性語言等影響,其控制力、抗壓力及表達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只要是受到輕微刺激,包括殘尿對包皮和陰部的刺激、不舒適的衣褲的摩擦、潺潺的水聲、口哨聲等都會令寶寶產生尿意。還有父母的習慣和人格特質對孩子的影響,如大人有尿頻問題、父母過度強調“不能憋尿”、父母常緊張兮兮提示孩子“要不要尿尿”等,以及孩子承受着功課、家庭和人際關係諸多壓力或是孩子具有性急、緊張的個性,這些都會造成兒童精神性尿頻。

兒童精神性尿頻的治療方式

兒童精神性尿頻的治療,首先應該是心理治療。所以,首先應該弄明白病因是什麼,其次纔是行爲治療,也就是“憋尿訓練”。

爸爸媽媽們一定會感到納悶,憋尿不是不好嗎,爲什麼還要教孩子進行“憋尿訓練”?其實“憋尿”和“尿頻”應根據尿量而定,只有把膀胱撐滿(400毫升以上)纔算憋尿,至於二三百毫升,不過是膀胱正常的儲尿過程,也是膀胱有效收縮所必需的。因爲膀胱要脹到一個相當程度(200毫升以上),排尿纔會有力,否則尿量過少(膀胱不夠脹),反會造成排尿的細弱、無力和餘尿感,並激發下一次尿頻,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憋尿訓練”就是要用“憋尿”來控制尿意,以增加膀胱儲尿量,但要以不超過膀胱容量400毫升爲原則。當然,“400毫升”是無法去測量的,所以爸爸媽媽們要通過觀察孩子每次排尿的多少、尿液排出時的速度,來判定該讓孩子憋尿到何種程度。#p#副標題#e#

與憋尿訓練相反的是如何督促小孩撒尿

案例:上幼兒園的小方憋尿的後果嚴重。一次她隨全班同學去看電影,回家路上已經想着小便。但班主任要學生排隊回校,一向遵守紀律的小方沒敢提出出隊小便的要求。到校以後,她已憋得非常厲害,本想快快跑向廁所,不料班主任還要講話。拼命地憋到老師講完,才飛快地跑向廁所。不料由於過於心急,又跑得過快,一下子摔倒在地,膀胱破裂,住進了醫院。花了許多錢事小,還落了個習慣性遺尿的毛病。不曾想憋尿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由於小便是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條件反射,孩子憋尿會引起孩子坐立不安,精神緊張,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思維活動紊亂,從而影響孩子學習和活動。孩子憋尿時,胃腸功能和交感神經也會發生暫時性紊亂,血壓明顯升高。

憋尿後,尿在膀胱內停留時間過長,尿中有毒物質被腎小管重新吸收,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如經常憋尿,小便次數減少,清除作用就會減弱,從而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尤其是女孩,更易引起括肌系統感染,時間過長,末梢神經就會因過分緊張而出現麻痹,使人失去排尿感。久而久之,會產生膀胱頸梗阻,出現排尿困難、漏尿、尿失禁等症狀。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人能抑制尿的排放,是在腦神經支配下,靠膀胱內括約肌逼尿肌的協調作用形成的結果,在孩子憋尿意念的作用下,形成人爲的尿瀦留。

另外,孩子常憋尿,膀胱內括約肌和逼尿肌常處於緊張狀態,如憋尿時間過長,膀胱充盈過度,在外力使用下,就會導致像小方一樣的膀胱破裂,可能會引起出血休克。

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憋尿不僅要引起重視,更要採取有效的措施。一般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讓孩子養成及時排尿的好習慣。

在孩子還沒有入幼兒園之前,家長要有意提醒孩子及時排尿。有的家長在孩子看電視和玩遊戲前,讓孩子先去廁所,以免玩到入迷處忘了排尿。有的家長則爲孩子定好排尿的時間,儘管有時孩子還沒到尿多的時候,也還是讓他排尿。這樣長時間地做下去,孩子便會習慣成自然。

二、家長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時,如果孩子想小便,應馬上告訴朋友。

孩子小便是一種正當行爲,朋友一定能夠理解,家長千萬不要羞於開口。

三、家長帶孩子逛街的時候,要特別留意廁所的方位。

如果孩子一旦需要排尿,就可以帶他找到地方。既不致造成憋尿的不良後果,也不會影響到環境衛生。

四、及時發現孩子憋尿的“先兆”。

比如當孩子精神緊張、坐立不安、夾緊或抖動雙腿時,就要趕快問問孩子是不是想排尿,如果確是憋尿,要立即帶他去廁所。

五、如果發現孩子經常憋尿,家長就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看看孩子的生殖系統是否發生了畸形,因爲有些孩子憋尿的原因跟生殖機能發生畸形有關。如果不是這種疾病,家長則應到心理諮詢中心爲孩子尋求心理治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