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

·定義

分離焦慮指嬰幼兒在與最親近的人分開而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以此來抗拒分離。實際上,這是一種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

·階段

英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研究,將嬰幼兒的分離焦慮劃分成3個階段:

1.反抗階段:哭鬧不止,踢打他人;

2.失望階段:哭泣吵鬧減少,表情冷淡,不願意搭理他人;

3.超脫階段:對外界的排斥感減少,願意進食、玩耍等。一旦看見父母又表現得很傷心。

分離焦慮的表現

當孩子與熟悉的親人尤其是媽媽分離的時候,感到害怕、憂鬱,情緒和心理上會出現焦慮,學齡前兒童常有此種表現。其實這是正常現象,爸媽無需過於擔心,而要儘快幫助寶寶度過這個時期。

·體現在生理變化上,會有如下的症狀:

1.在沒有親近的人的陪伴下,拒絕上牀睡覺。

2.晚上睡眠不好,做噩夢的次數明顯增加。

3.反覆出現不適,如頭痛、噁心、嘔吐、胃疼等症狀,尤其在親人離開時特別嚴重。

4.抵抗力明顯下降,經常會發燒、感冒、肚子痛等等。

·體現在情緒變化上,會有如下的症狀:

1.孤獨與遲鈍:寶寶主要表現爲不合羣,集體活動和遊戲不願意參加,封閉自己,對陌生人表現出冷淡、少說話、反應遲鈍的特點。

2.恐懼和膽怯:表現爲怕黑、怕見人、不敢獨處等。此類小朋友易變得懦弱,缺乏自信。

3.固執與韌性:此類孩子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哭鬧、打滾,或者用拒不吃飯來表示反抗,一定要大人滿足自己的無理要求。

4.暴怒:一旦違拗寶寶的意見,寶寶便大哭大鬧,甚至出現扔東西、咬人等激烈反應。更有甚者哭叫後還會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四肢僵直等症狀,俗稱大憋氣的現象(醫學上稱爲屏氣發作),過一會兒才恢復正常。

5.頑固性習慣:寶寶因爲精神緊張,下意識會吮吸手指、啃指甲等,這些行爲如果任其發展,久而久之會形成頑固性習慣。經常吮吸手指還會使嬰幼兒感染疾病、牙齒閉合不良等,對孩子的心理、性格發展十分不利。

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

1.環境的巨大變化

幼兒離開親人進入幼兒園,環境上的巨大落差,使其焦躁不安。

(1)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幼兒園中有較爲嚴格的作息時間表,這對自由慣了的幼兒有一定的衝擊性。在家中,往往一切以孩子的意願爲中心,小朋友作息比較隨意,有些孩子因家長溺愛可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而這些會使得其與幼兒園格格不入,因此不願去幼兒園。

另外,飲食的改變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之一。特別是一些挑食、偏食的孩子跟難以接受幼兒園的“大鍋竈”,容易出現不進食的情況,家長也要特別留心。提醒一下,孩子的飲水問題也要注意。

(2)成人與幼兒的關係

在家中,寶寶每天看見的都是至親,而剛進入幼兒園見到的老師和小夥伴們都是陌生面孔,寶寶難免會感到不安全。入園之前,往往是一大家子人圍着一個孩子,使他已經習慣了大家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但是進入幼兒園後,按照師生比例,一位老師需要負責15-20名幼兒,這和幼兒在家中的獨寵有着天壤之別。

爲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常常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爲幼兒園裏有很多小朋友,寶寶再也不是唯一的寵兒。如何讓老師喜歡?如何得到想要的玩具?這些突如其來的競爭會讓孩子感到焦慮。

(3)陌生的活動室環境

離開家裏熟悉的環境,外面的一切都會讓寶寶感覺陌生和新鮮。從課桌板凳到午睡的小牀等等都陌生的,這在引起寶寶好奇和新鮮的用時,還會使他們感到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兒在家中玩玩具都是坐在鋪着泡沫墊的地上,而在園裏則必須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耍,這就會引起幼兒的不適應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4)要求的提高

進入幼兒園,寶寶就脫離了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要學着自己吃飯、睡覺、穿衣脫衣、上廁所、玩耍等等,這對缺乏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幼兒來說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巨大挑戰。

2.家庭的因素

幼兒進入幼兒園適應快慢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長特別溺愛寶寶,凡事都親力親爲幫孩子解決,這會影響孩子的自主能力,一旦分開孩子會更加不適應,分離焦慮的情況會更嚴重。

相反,那些注意幼兒獨立性培養、鼓勵寶寶去探索陌生環境和結交小夥伴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寶寶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出現情緒問題的情況比較少。

3.自身個性與經驗

實驗研究證明,寶寶自身的個性和分離經驗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那些相對而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的孩子比內向、安靜膽小的孩子更容易融入和適應新環境。

分離焦慮產生的影響

·對生理上的影響

長時間的焦慮會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產生生理上的應激反應。所以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會比同齡孩子更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痛、頭痛、噁心等等。

·對心理上的影響

焦慮不僅會造成生理上的不適,還會讓孩子心理更脆弱,害怕家長丟下自己,就會出現不願意去上學,或者入園後哭鬧,不願意理睬他人等現象。長時間的消極心理會影響正常的活動,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孩子自閉。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1.多與同齡小朋友接觸

當孩子一歲的時候,家長就要有計劃的帶着孩子去一些同齡孩子玩耍的地方,儘量多鼓勵孩子主動與他們交流,玩耍,使其融入這個集體中去。待寶寶2歲大時,可以適當增加次數。在寶寶非常熟悉和安全的地方,如奶奶、姥姥家、非常要好的鄰居家等,可以嘗試讓他與父母短暫的分離。

2.適時培養自理能力

在家中,家人可以通過自理訓練來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如一歲左右到兩歲左右

先練習用勺或筷子吃飯,讓孩子學習獨立吃飯;兩歲後再教他們如何解決自己排尿、便的問題,先訓練和指導他們找便盆,然後再訓練如何脫、穿褲子並用手紙擦屁股。學會以上事情的孩子,他們可以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3.提前熟悉瞭解幼兒園

進入幼兒園的前1、2個月,家人可以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參觀玩耍,同時分享一些幼兒園的有趣的事情。這樣可以使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讓他們對上幼兒園有憧憬和嚮往。

4.和孩子分享育兒園的一切

每天放學後,和孩子討論一天在幼兒園中的發生的有趣的事情,並引導他們去發現上幼兒園的好處。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對寶寶們不滿意的地方做出合理的解釋。

5.給孩子帶玩具

在徵求老師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帶一個心愛的毛絨玩具,讓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玩具上。

6.幼兒園應重視幼兒心理

目前很多幼兒園對孩子的心理教育非常注重視,對孩子的管理也不再是過去的強硬服從,而是採用講道理、個體幫忙等科學的教育方法,這使得孩子能儘快從分離焦慮的不良情緒中走出來。

怎麼預防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每個寶寶離開媽媽進入幼兒園必經的過程,媽媽們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儘量讓寶寶減輕不適應感。

1.提前適應離開媽媽

要讓寶寶適應陌生的環境,首先要提前讓寶寶適應短時間離開媽媽,這是一個不能着急的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讓寶寶慢慢接受。家長在寶寶正式上幼兒園的前半年開始,要有計劃的讓寶寶將注意力從媽媽身上轉移,逐漸增加和寶寶分離的時間。可以通過約定等一些方法讓寶寶知道,媽媽只是短時間和他分開,在約定的時間內一定會回來。如此可以培養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

2.認識小夥伴

寶寶進入幼兒園後,就意味着要離開家人無微不至的保護,正式開始接觸以前他從未體驗過的生活,這時候如果有一個或者兩個小朋友成爲好朋友的話,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幫助寶寶更加容易去接受一個新的環境。這時候,媽媽們可以邀請一兩個小朋友來家裏玩,或者是幾個家長約定好一起去郊外遊玩,幫助小朋友們建立友好的關係。

3.學會表達需求

爲了讓孩子在集體環境中更容易得到幫助,平時細心的媽媽們此時一定要記住,放慢對孩子的理解,讓孩子學會自己組織語言去表達自身想法。

4.生活技能提前訓練

提前訓練寶寶一些生活技能,例如自己獨立上廁所、係扣子、穿衣服穿鞋子等。如此,寶寶在進入幼兒園後就不會因爲不能獨立完成這些事而感覺不好,從而心裏產生牴觸。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