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鼓勵孩子要掌握技巧 小編告訴你怎麼做

鼓勵孩子要掌握技巧 小編告訴你怎麼做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積極主動的人總是較受歡迎。不少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積極主動的孩子,做事不需要父母太操心。但事實上,很多孩子做事總是缺乏主動性,爲什麼會這樣呢?這也許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少了些許鼓勵吧!孩子沒有動力,做事的主動性也大大的降低。父母該如何鼓勵孩子,讓孩子做事更有動力也更主動呢?

鼓勵孩子要掌握技巧 小編告訴你怎麼做

學會尊重、鼓勵孩子的選擇

當我們抱怨孩子做事過於被動,做每件事情都要跟爸爸媽媽討論,總是沒法做決定的時候,也要思考下自己是否給了孩子太少的主動權。

無論對錯,給孩子選擇的勇氣點個贊。當孩子開始學習自己做選擇,例如選擇今天穿什麼衣服,選擇如何制定晚上計劃表。由於新手上路,這些選擇有時候會給他和你帶來很多麻煩。例如在安排晚上的時間時,把做作業的時間安排太短,而且是在臨睡前,完成不了又發睏,搞到全家人也沒法睡。這時你不應該說“早說過要聽我的建議”之類的話,這會讓他懷疑自己的思考,轉而依賴父母的決定,而“很高興你已經會自己安排時間表了,再試多幾次就能安排好了”此類的話語,則能讓他不會陷於自責境地,而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求事情的解決方法。

當他的選擇沒有得到尊重,會讓他放棄或懷疑主動思考。對於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是動不動就批評和指責。那麼總是陷入失望情緒的他,會經常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產生不自信。這會導致他在想事情和做事情的時候會有依賴心理。

善用描述性鼓勵更能鼓勵孩子

與孩子對話是一門獨特的藝術,稱讚的語言能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滿足和鼓勵,更願意做事情。但是鼓勵性的言語卻也不能濫用,我們要知道怎樣的評價才能正確地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1、描述性鼓勵,可以讓孩子取得做事的愉悅。摒棄那些空洞而不真實的評價性的誇獎,給孩子的誇獎應該能明確地表示我們很欣賞、和喜歡他們做出的努力、幫助、工作、體諒創造和成就。這些鼓勵會讓孩子自己批判哪些事情是否值得做,懂得主動選擇做什麼事情;同時當孩子做的事情得到認可,他們會對自己充滿信心,願意主動去挑戰完成新的事情。

2、評價性鼓勵對孩子的自主性培養用處不大。評價性鼓勵就是誇獎孩子的品質、性格的鼓勵,例如“你真乖”、“你是個好孩子”、“你是最棒的兒子”……在這種鼓勵中會讓孩子倍感壓力,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就那麼好,爲了符合這種稱讚而倍感壓力。做事的時候非常在意外界的看法,有可能削弱他們做事情的快樂和自主性。

物質性鼓勵不是速成法寶

物質獎勵,應該是很多爸媽們習慣給孩子的鼓勵方式,因爲它往往能粗暴簡單地達到效果,讓孩子開始做事情。

 

鼓勵孩子要掌握技巧 小編告訴你怎麼做 第2張

不過育兒沒有捷徑,這種方式真的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嗎?最近有一位媽媽變深受這種獎勵方式的困擾:爲了鼓勵女兒蕾蕾幹家務,瞭解大人們幹活的辛苦,她給家裏的家務事都標了價格,只要蕾蕾做好家務,便能得到相應的零花錢,這個獎勵方式確實是讓蕾蕾更主動地幹起家務。不過蕾蕾卻並沒有因爲愛上幹家務和因此瞭解爸媽的辛苦,而是每次幹完家務後拿着賬單跟爸媽催獎勵。不缺零花錢的日子裏她會拒絕幹家務,缺零花錢的時候,甚至連功課也不顧,努力地幫爸媽幹活。

在這裏,零花錢的獎勵意味着家長對孩子說”只有你……纔有零花錢“,這會使孩子的自主感下降了,受控感增加了,會削弱孩子做事情的內在動機。

當然也不是所以的物質獎勵都會削弱孩子的主動性。當物質獎勵不是孩子做事情的目的,而是對孩子努力完成的事情的附加獎勵,能夠評價孩子做事是否優秀,例如參加校運會獲得了獎品,那麼這就不會減弱孩子的主動性。

很多家長都曾對孩子採用過物質性鼓勵,以爲這樣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但有時卻適得其反。鼓勵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父母要學會尊重、鼓勵孩子的選擇,給孩子更多的主動權;當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要懂得用描述性鼓勵,增添孩子的信心,適時給予正確的鼓勵給孩子更多的動力。

鼓勵孩子還應避免下面四大誤區

鼓勵孩子要掌握技巧 小編告訴你怎麼做 第3張

1. 自我感覺良好型:

這類的陳贊常以孩子的外在來用詞,例如「你好漂亮」、「你好帥」、「你好聰明」等,簡單的說,這類的稱讚並不是稱讚孩子,而是稱讚子的父母,因爲這些稱讚內容其實都是告訴父母「你生的真好!」但對孩子而言,這些都是「天賦」,所以孩子認爲「我與生俱來就很厲害」,結果造成面對困難「眼高手低」,或者不想面對挑戰,以免自己的地位被破壞。

2. 成就終止型:

這類稱讚常把孩子捧上天,例如「你是第一名」、「只有你會,我們都不會」等。現在家中孩子人數少,所以孩子是第一名,其實也是家中「最後一名」,但是孩子卻因爲「第一名」而認爲自己已經頂尖,再也沒有人比得上他,造成孩子不願意再精進,或者覺得已經沒有什麼更好的榮譽要爭取,就像是得到諾貝爾獎的專家覺得人生已經沒什麼需要再努力的一樣!

3. 手足相殘型:

父母們會希望孩子有個學習上的「假想敵」,不僅作爲努力的目標,甚至作爲超越後的成就感來源。父母對於孩子身邊可以比較的對象,通常就從其他孩子開始,因此砥礪孩子會說「你多學學你哥!」,孩子表現好會說「你比你姐成績高!」父母稱讚或鼓勵的美意雖好,但是孩子們卻開始跟手足之間開始負面競爭,缺乏彼此欣賞,到頭來孩子或許進步了,但是父母卻得爲手足之情的重新建立傷腦筋。

4. 虛有其表型:

當父母找不到該如何稱讚孩子時,就會使用一些看似稱讚卻無實質含意的用詞,例如「你好乖!」「你好棒!」「你好酷!」,這些用語會讓孩子高興一陣子,但是漸漸地會「無感」!甚至孩子會對這樣稱讚感到反感、無聊,讓父母覺得「熱臉貼冷屁股」。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