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功能衰竭或猝死的嚴重的分娩期併發症。發病率爲4/10萬-6/10萬,羊水栓塞是由於污染羊水中的有形物質(胎兒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糞)和促凝物質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

羊水栓塞

近年研究認爲,羊水栓塞主要是過敏反應,是羊水進入母體循環後,引起母體對胎兒抗原產生的一系列過敏反應,故建議命名爲妊娠過敏反應綜合徵”。

羊水栓塞的臨牀表現

羊水栓塞往往發病緊急迅猛,在還沒得及檢查出病因的時候產婦已經死亡,所以早期產檢十分重要。在發病前的一些症狀如寒戰、煩躁不安、咳嗽、氣急、嘔吐等症一定要特別注意。

如羊水侵入量極少,則症狀較輕,有時可自行恢復,如羊水混濁或入量較多時相繼出現典型的臨牀表現。羊水栓塞典型的臨牀表現可分爲三個漸進階段:

1、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

在分娩過程中,尤其是剛剛破膜不久,產婦突然發生寒戰、嗆咳、氣急、煩躁不安等症狀,隨後出現發紺、呼吸困難、心率加快、抽搐、昏迷、血壓下降,出現循環衰竭和休克狀態。肺部聽診可聞及溼囉音,若有肺水腫,患者可咯血性泡沫狀痰。有的產婦突然驚叫一聲或打一次哈欠後血壓迅即下降甚至消失,並在幾分鐘內死亡。

2、DIC引起的出血

表現爲大量陰道流血、血液不凝固,切口及針眼大量滲血,全身皮膚粘膜出血,有時可有消化道或泌尿道大量出血,出現嘔血、便血及血尿等。

3、急性腎功能衰竭

由於全身循環衰竭,腎臟血流量減少,出現腎臟微血管栓塞,腎臟缺血引起腎組織損害,表現爲尿少、無尿和尿毒症徵象。一旦腎臟受損,可致腎功能衰竭。

羊水栓塞的護理措施

1、嚴密觀察,加強護理

(1)專人護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在搶救過程中正確有效及時完成治療計劃。

(2)留置導尿管,保持導尿管的通暢,觀察尿的排出量和性質,及時反映情況,採取措施,防止腎功能衰竭。

(3)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準確地測定出血量,並觀察血凝情況,特別護理應詳細記錄情況和24h的出入量。

(4)防感染,在各項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茵操作,正確使用大劑量抗生素,防止肺部和生殖道感染。

(5)配合做好實訓室檢查,做好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定量、魚精蛋白副凝試驗、凝血時間測定血樣標本。

(6)在反覆觀察動態變化中做到遵照醫囑及時反覆抽血送驗。及時反映異常數據。

羊水栓塞在胎兒娩出前或剛臨產而發生時,在改善母體呼吸循環功能,並糾正凝血功能障礙後,儘快結束分娩。

2、胎兒不能及時娩出,應立即做好剖宮產手術前的準備,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3、宮口已開全或接近開全時發病應及時做好陰道分娩及手術助產,準備娩出胎兒。

4、產後對無法控制的陰道流血患者,予以子宮切除術,做好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的前後準備和護理。切除子宮可減少胎盤剝離面大血竇的出血,控制病情不再繼續惡化。

怎樣預防羊水栓塞

1、產檢發現可導致病發因素

通過B超檢查可診斷出90%的前置胎盤,使用分娩監視裝置可早期發現胎盤早剝。而這2種可能是造成羊水栓塞的原因。

2、加強產前教育,注意誘發因素

30歲以上的產婦、早產或過期產者及經產婦,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宮體或子宮頸發育不良的產婦容易發生羊水栓塞。

對有誘發因素者,應嚴密觀察,提高發生羊水栓塞警惕,如剖宮產、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急產等。

3、及時告知醫生感覺

在分娩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胸悶、煩躁、寒戰等不舒服的感覺,要及時告訴醫生,以便醫生及早全力做處理。

4、及時選擇剖腹產

如果在第一產程發生羊水栓塞,由於胎寶寶不能立即娩出,雖然病情經搶救後有好轉,但因病因未去除,仍有惡化的可能。必要時配合醫生做剖宮產手術、儘快結束分娩,避免子宮破裂的危情發生。

5、避免產傷、子宮破裂、子宮頸裂傷等

(1)分娩時勿使宮縮過強

子宮收縮過強使宮腔內壓力增高,可能引起子宮下段內膜破裂,則宮縮時羊水由間隙進入母體。需適當給予鎮靜劑及抑制子宮收縮劑,以緩減宮縮。

(2)嚴格掌握催產素應用的指徵

合理使用催產素,並進行必須的觀察。在產程中,如果子宮收縮過於強烈,產婦應該配合醫生使用鎮靜藥物,減弱子宮的收縮,以防發生子宮破裂。

(3)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徵

破水時應用紗墊保護好切口邊緣,刺破羊膜前保護好子宮切口上的開放性血管。

(4)嚴格掌握人工破膜指徵。

人工破膜時不兼行剝膜,以減少子宮頸管的小血管破損,不在宮縮時破膜。

(5)中期引產鉗夾術時,先破膜待羊水流淨,再鉗夾與使用催產素。

6、作好第四產程的觀察,及時發現與出血不相符合的休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