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大腸癌發生肝轉移怎麼檢查?

大腸癌發生肝轉移怎麼檢查?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文獻報道,在大腸癌向遠處轉移的過程中,有18%~83%的患者會發生肝轉移。而當患者被確診爲大腸癌時,已有20%~40%的人發生了肝轉移。在死於大腸癌的患者中有60%~70%的人有肝轉移病竈。一般來說,大腸癌發生肝轉移的患者若不經任何治療,平均生存期限僅爲6~10個月;相反,如對肝轉移病竈進行手術切除,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達30%~50%,甚至還可獲得痊癒的機會。而大腸癌肝轉移術後的患者,經再次手術切除復發的肝轉移病竈,其5年的生存率爲30%,手術效果並不次於首次手術治療的效果。因此,大腸癌患者應積極控制病情,避免發生肝轉移,一旦發生肝轉移要儘早進行手術治療,以提高生存率。

大腸癌發生肝轉移怎麼檢查?

在臨牀上,大腸癌發生肝轉移的途徑主要有血行轉移、淋巴轉移、腹腔種植和局部浸潤4種方式,其中以血行轉移最爲多見。那麼,大腸癌患者確定肝轉移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一旦被確診大腸癌爲原發病竈,患者應進行B超和CT檢查,必要時還可經內鏡鼻膽管抽取膽汁作癌胚抗原(CEA)檢查。

①術前、術中及術後進行B超檢查是大腸癌患者應用最廣泛,且無損傷的一種診斷方法。對於病竈直徑大於2.0釐米的肝轉移患者,這種檢查方法可使95%~98%的人得到確診。值得注意的是,術中運用B超檢查比較適宜於有隱匿性腫瘤的患者,而對於病竈直徑小於1釐米的患者診斷率卻不高。

②術前及術後進行CT檢查,已被廣泛應用於大腸癌肝轉移的診斷上。目前臨牀上患者在進行CT檢查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平掃、普通增強、大劑量增強、動脈造影下CT掃描,以及門靜脈造影下CT掃描等。一般來說,CT檢查比較適宜於病竈直徑小於2.0釐米的肝轉移患者,而對於直徑小於1.0釐米的病竈檢出率卻不高。

③通過癌胚抗原檢查可使36%的大腸癌患者得到確診,而術後通過癌胚抗原檢查,對診斷患者是否發生肝轉移癌更有意義。研究表明,通過這種方法做出的診斷要比通過影像學及臨牀檢查的方法早6~8個月。

2.術中用手觸摸肝臟,並結合術中B超檢測。

3.大腸癌術後或肝轉移病竈切除術後患者要定期進行癌胚抗原、B超、γ-穀氨酸轉肽酶和鹼性磷酸酶(AKP)等項目的檢查。患者一般在術後第1年要每3個月檢查1次;第2年要每4~5個月檢查1次;第3年要每6個月檢查1次;3年以後可每年檢查1次。在檢查中若發現有肝轉移的徵兆,患者應及時進行門靜脈造影下CT掃描。

在臨牀上,由於人們普遍認爲大腸癌發生肝轉移後的治癒率非常小,所以多數患者往往會放棄治療。但目前醫學專家針對大腸癌肝轉移患者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特性,以及極少合併肝硬化的特點,在治療上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其中手術治療是該病患者惟一首選的方法。除了肝內有淋巴結轉移、不能切除的肝以外轉移病竈或肝轉移病竈個數在4個以上者,大多數患者均可做肝切除手術。綜合國內外文獻分析,手術後患者的預後情況大致如下:

①單發肝轉移病竈切除後患者5年的生存率爲30%,多發肝轉移病竈切除後患者5年的生存率爲13%;

②轉移病竈直徑小於5釐米者,其術後5年的生存率爲27%,大於5釐米者其術後5年的生存率爲7.5%;

③在大腸癌手術中被發現有肝轉移而一併將轉移病竈切除的患者,其術後5年的生存率爲21%;

④採取肝葉切除、肝段切除及肝楔形切除的患者,其術後5年的生存率分別爲13%、21%和24%。雖然手術治療是大腸癌肝轉移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患者仍然不能忽略其它的綜合治療,尤其對於不能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合理地採取冷凍、無水酒精注射,熱療後瘤體內注射或肝動脈栓塞化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對改善其生活質量和提高生存期均有一定的效果。此外,由於大腸癌肝轉移患者在術後仍有復發的可能,受累的部位也以肝臟爲主。所以,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患者可再次選用手術切除的方法。因爲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仍可延長患者的生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