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中醫傳統養生術 叩齒吞津保健法

中醫傳統養生術 叩齒吞津保健法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傳統養生術 叩齒吞津保健法

“叩齒吞津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爲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國傳統醫學認爲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爲“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中醫表示,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國傳統醫學認爲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爲“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曰:“脾歸涎,腎歸唾”。唾液與脾、腎二髒密切相關,對人體健康長壽、攝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時珍認爲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髮,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紅爐點雪》指出:“津既嚥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叩齒吞津有很多養生作用。下面我們來看看叩齒吞津的方法要領及具體功效的介紹。

叩齒吞津法要領:

1、叩齒

早晨醒來後,先不說活,心靜什凝,摒棄雜念。全身放鬆。口脣徽閉,心神合一,閉目,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剛開始鍛鍊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着鍛鍊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爲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爲完成一次叩齒。

2、吞津

從傳統中醫養生之道來看,叩擊結束,要輔以“赤龍攪天池”,即叩擊後,用舌在腔內貼着上下牙牀、牙面攪動,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後下,先內後外,攪動36次,可按摩齒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牙齦部的營養血供。當感覺有津液(唾液)產生時,不要嚥下繼續攪動,等唾液漸漸增多後,以舌抵上齶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數次,最後分三次徐徐嚥下(咽津)。

時間及次數以上爲完整一次的“叩齒吞津保健法” 每當做時以十次爲佳,一天當中早、中、晚各叩齒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爲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鬆動,此時叩齒即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叩齒吞津法的具體功效

1、補腎

腎爲“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雜病源流犀燭·口齒脣舌病源流》),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誌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爲唾”,唾爲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律”,又稱“玉液”,“津”通於“精”,爲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2、健脾

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東坦《脾胃論·脾胃盛衰論》)。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爲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爲涎”與胃相表裏,涎爲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於胃“腐熟水分 (飲食物 )”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谷化爲精微物質並將之“灌溉四旁”、佈散全身),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3、強骨益腦

腎主骨,“齒爲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爲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恆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而腦爲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4、美顏榮發

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的生長賴於精血,精血充盈,則髮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5、聰耳明目

《靈柩·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靈柩·大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叩齒吞津注意事項

1、18歲以下青少年

18歲以下青少年,由於其牙齒可能發育尚未完全,不宜做叩齒動作。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已患牙病者叩齒力度不宜過大,防止牙齒進一步損傷。攪舌、鼓漱時舌尖要緊壓牙根部,速度不宜太快,用力要適當均勻,緩慢而周到。如口腔有潰瘍或口舌糜爛,影響此法進行時,可暫停數日,待口腔炎症痊癒後再施此法。咽津前,如果口中唾液分泌過多影響其他動作進行,可將唾液部分嚥下,不可吐掉。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說明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中醫看來主要爲陰精虧乏,而造成“上中下三消”。叩齒吞津保健法持之以恆,所產生的“津液”便可自上而下灌溉五臟六腑。津液滋潤上焦心肺,使人產生“不思小飲”之感,即產生的津液將心肺中虛燥的火氣清潤後,糖尿病屬“上消” 型患者的“口渴欲飲,喝水多而不解渴”的症狀便會消失;津液滋潤中焦,會使人食慾正常,即產生的津液將中焦脾胃滋潤後,胃中亢進的火氣自然褪去,糖尿病屬於“中消”型患者“食慾亢進,吃得多”的不正常表現就會慢慢消失;叩齒本身可以固齒,齒爲腎之餘,經常叩齒,可以固密腎氣,同時,產生的津液可以滋潤腎陰,糖尿病患者屬“中消”型的“小便多,腰痠易疲勞”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腎氣逐步充盈。可見,叩齒吞津法通調上中下三焦,補充陰精,固充腎氣效果非凡,不啻爲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方法的上上之選。

總之,“百物養生,莫先口齒”。牙齒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承擔着保護消化道的重要任務。古代養生家對護齒很重視,總結出許多有關固齒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齒”和“嚥唾液”是其中重要的兩項。常叩牙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血,暢通經絡,從而增強機體的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叩齒能對牙周組織進行生理性刺激,可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興奮牙神經和牙髓細胞,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使牙齒變得堅硬穩固,整齊潔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