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視疲勞,正確防治是關鍵

視疲勞,正確防治是關鍵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視疲勞問題愈來愈突出,一方面由於我國屈光不正患病率一直較高,而屈光不正是視疲勞的主要病因之一。另一方面,由於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電腦的廣泛普及易誘發視疲勞。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今信息社會裏,計算機、電視機、遊戲機等視屏顯示終端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隨之而來出現視疲勞等一系列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視疲勞,正確防治是關鍵

視疲勞又稱眼疲勞,是目前眼科常見的一種疾病,是以病人自覺眼的症狀爲基礎,眼或全身器質性因素與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織的綜合徵,又稱眼疲勞綜合徵。

患者的症狀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近距離工作不能持久,出現眼及眼眶周圍疼痛、視物模糊、眼睛乾澀、流淚等,嚴重者頭痛、噁心、眩暈、盜汗、面澀蒼白、心率慢、頸部肌肉緊張、肩部痠痛等全身症狀,並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精神症狀。通俗意義上講的視疲勞不是一種獨立的眼病,而是一種眼部症狀的體現。

於是,許多患者希望通過滴用眼藥水來緩解視疲勞症狀。可是由於患者缺乏對眼藥水的使用缺乏足夠的瞭解,錯誤使用和濫用眼藥水,尤其是抗生素眼藥水,結果又造成了因滴用眼藥水所致的眼病。

病案:患者李某,男,30歲,某網絡公司程序員。自訴雙眼脹痛,伴頭痛,噁心。曾使用多種抗生素眼藥水,症狀不得緩解。近日出現眼磨及異物感及視物模糊。門診檢查發現,角膜瀰漫性點狀混濁,熒光素着染,輻輳功能不足。診斷爲角膜炎,給予激素眼水,人工淚液並停用抗生素眼藥水。治療一週後,眼異物感的症狀緩解,視力恢復正常。輻輳功能訓練半月後患者視疲勞症狀消失。

小提示:絕大多數眼藥水在製備過程中,爲了穩定藥物的性能和較長時間不被外界微生物污染,都添加了防腐劑或賦形劑。如果使用方法不得當,這些成分會直接影響眼睛的淚液成分,改變眼表微環境,破壞眼表結構,使原本緊密連接的上皮細胞受到損害,出現角膜上皮脫落、缺損、糜爛。不但不能緩解症狀,而且會加重眼睛不適感,久而久之會造成惡性循環。嚴重者發生角膜潰瘍,甚至角膜溶解、穿孔導致失明。

視疲勞患者眼球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由於眼外肌和睫狀肌代謝增加,造成代謝廢物和氧自由基的增加,進一步導致視疲勞加重。適當使用抗疲勞眼藥水可以緩解症狀。由於花青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緩解視疲勞。國外一項研究顯示73.3%的患者視疲勞症狀得到緩解。表面活性劑和擬交感神經藥物同樣對視疲勞有緩解作用。因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視疲勞,可滴用低劑量的環戊通來緩解症狀。目前市面上已出現三類防視疲勞滴眼劑:珍珠+冰片類、擴瞳類、多種成分複製劑,包括艾唯多、潤潔、新樂敦、替諾、珍視明、珍珠明目、正大維他、閃亮滴眼露、諾沛眼用凝膠、維地息眼用凝膠等。對於視疲勞患者應根據不同症狀,有針對性選用眼藥水,對其中含有收縮血管作用成分的品種更不宜長期連續使用。另外,單憑滴用視疲勞眼藥水就能防治視疲勞的想法是錯誤的。

防治視疲勞的注意事項

1.有視疲勞症狀時先到醫院眼科檢查,以排除眼病和其它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視疲勞,以免延誤治療 因爲許多眼病諸如青光眼、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視疲勞。

2.消除引起視疲勞的各種誘因。

3.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使用一些解除視疲勞的眼藥水或遵醫囑,切莫自作主張濫用眼藥水。

視疲勞的具體防治方法

視疲勞的形成原因多樣,首先應對各種器質性的病變進行治療,同時瞭解患者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提供合理的防治方法。

對於屈光不正的患者:應首先校正屈光不正,以較少患者的調節性視疲勞以及恢復患者調節和輻輳的平衡關係。

對於雙眼視功能不良患者:應首選視覺訓練,尤其對於輻輳不足患者,視覺訓練爲最佳方案。 無效者選用棱鏡干預或手術矯正。調節靈敏度下降者,通常採用±2.0D 或±1.5D 反轉拍進行訓練,提高調節靈敏度和增加調節幅度,訓練無效者採用雙焦或多焦眼鏡代償不足的調節用於近距離工作。

對於VDT(視頻顯示終端)工作所致視疲勞的防治:主要是對工作站的調整,建立有效的人機功效。VDT所致視疲勞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注視顯示器的視角,當以14°視角向下注視時,視疲勞症狀會得到很大改善。舒適的VDT工作站應該採用明亮背景深色字體,採用下視姿勢,觀察距離在50~70cm之間。另外抗反射濾光片可有效增加眨眼頻率、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視疲勞的發生。

中醫藥整體辯證治療觀在治療視疲勞方面也有獨特的療效,尤其是鍼灸、穴位按摩有較好的療效。對頑固性視疲勞患者進行心理諮詢和思想開導工作,減輕視疲勞。

由於產生視疲勞的原因複雜多樣,是眼和全身器質性因素與精神心理因素與環境衛生因素相互交織形成的結果,因此採用綜合治療的方式是治療視疲勞的最佳方案。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