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藥品 > 五積散

五積散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積散

方歌五積散治五般積,麻黃蒼芷歸芍齊,枳桔桂苓甘草補,川穹兩姜半陳皮,發表溫裏活血淤,祛溼化痰兼順氣。

五積散

方義:本證多由經腑中寒,營氣壅遏,胃氣不化,溼伏於中所致,治療以調中順氣,除冷風,化痰飲爲主。麻黃開表逐邪於外,乾薑溫胃散寒於中,白芷散陽明之邪,川芎散厥陰之邪,當歸養血益營,白芍斂營和血,茯苓滲溼和脾氣,半夏除痰燥溼邪,枳殼瀉逆氣以止吐,厚朴寬中州以止瀉,桂暖血溫營,蒼朮強脾燥溼,桔梗清咽膈,陳皮理胃氣,甘草和解表裏,調和諸藥,生薑散寒邪,蔥白通氣。使表裏兩解,則脾胃調和,腹痛吐瀉止,身疼發熱除。

五積散的用法用量

組成: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當歸(去蘆)、肉桂(去粗皮)、芍藥、半夏(湯洗七次)各90g。陳皮(去白)、枳殼(去瓤、炒)、麻黃(去根、節)各180g,蒼朮(米泔浸、去皮)720g,乾薑120g,桔梗(去蘆頭)360g,厚朴(去粗皮)120g。

用法:上除肉桂、枳殼二味別爲粗末外,一十三味同爲粗末,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末令勻。

加減:若心脅臍腹脹滿刺痛、反胃嘔吐、瀉利清谷,加煨姜,鹽;頭痛體痛,惡寒發熱,項背強痛,加蔥白,豆豉;但覺寒熱,或身不甚熱,肢體拘急,或手足厥冷,加炒吳茱萸;寒熱不調,咳嗽喘滿,加大棗;婦人難產,加醋一合,不拘時服。

五積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寒祛溼,理氣活血,化痰消積。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證。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噁心;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及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

運用:本方用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證,臨牀應用以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噁心,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爲辨證要點。

五積散的禁忌

若患者熱重於溼,壯熱煩渴,舌苔黃膩,則不宜使用。

五積散的文獻摘要

①清·喻昌《醫門法律》:“按此一方,能治多病,粗工鹹樂用之。而海藏雲:麻黃、桂、芍、甘草,即各半湯也;蒼朮、甘草、陳皮、厚朴,即平胃散也;枳殼、桔梗、陳皮、茯苓、半夏,即枳杏二陳湯也。又川芎、當歸治血,兼乾薑、厚朴散氣。此數藥相合,爲解表、溫中、泄溼之劑,去痰、消痞、調經之方。雖爲內寒外感表裏之分所制,實非仲景表裏麻黃、桂枝、姜、附子的方也。”

②清·張璐《傷寒緒論》:“此方本平胃爲主,參以二陳,專主內傷生冷;又合桂枝、麻黃,但少杏仁故兼治外感寒邪;加以四物去地,而合甘草、乾薑,爲治血中受寒之聖藥;枳、桔、甘草併爲清氣治嗽;白芷一味爲都樑丸,專走陽明而治風熱頭痛;桂、苓、甘、術換蒼朮以滌飲散邪,使飲半從表散;內藏小半夏茯苓湯,令未盡之飲乃從小便而驅之。古人以消食必先滌飲,發散必用辛溫,此雖類集十餘方而不嫌冗雜者,得辛溫散邪之大旨也。但雜合複方,原不拘全用,如無血病,無藉芎、歸;設不咳嗽,何煩枳、桔?若非頭痛,都樑奚取?苟或有汗,麻黃安施?要在臨牀諦審出入,斯可與言復之妙用也。”

③清·汪昂《醫方集解》:“此陰陽表裏通用之劑也。麻黃、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藥所以和中止痛,蒼朮、厚朴平胃土而祛溼,陳皮、半夏行逆氣而除痰,芎、歸、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溼,枳殼、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熱,茯苓瀉熱利水,寧心益脾,所以爲解表溫中除溼之劑,去痰消痞調經之方也。一方統治多病,惟活法者變而通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