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成長心理 > 優越感是對自我的保護

優越感是對自我的保護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優越感是對自我的保護

優越感,也稱“自尊感”。感到自己優越於他人的情感。自卑感的補償機制。

追求“優越感”導致的完美主義,有時完美主義來自於成爲一個“神”的努力。過去的創傷性的經歷容易導致一個人缺乏內在的自我肯定,繼而通過完美主義來取悅別人來找回自我肯定。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有時孩子被關愛的無所不至,唯我獨尊的時候,成天活在讚賞聲中也不見的是一件好事,或者說也是一種創傷性的經歷。因爲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就很難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就會在畢生當中儘量保持自己的這種“優越感”,不斷的尋求一種比別人強的感覺,無法面對他人的否定及不認同,也無法面對自己的失敗及缺點。當然這種情形的發生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有條件的愛”,只有你成爲第一名我才能愛你。

當這種讓身邊的人以自己中心的慾望無法實現的時候,她也會選擇逃避人羣,畢竟這樣還可以保有成爲公主的夢,不至於這個夢在現實中破滅。有時她也會選擇一個受人注視的職業,好比模特、明星、空姐、或大商場裝扮明麗的化裝品小姐,只要能讓她找到受人關注的感覺就好,職業本身不主要。當然“她”有時也是“他”,並不侷限於性別,這種追求同樣也可以表現在男性身上,這時要成爲的就是國王、君主、可以把持一切的神。

當對這種優越感的追求成癮的時候,就會恐懼面對現實,面對一個普通的自己。就像毒品一樣,她寧願活在這種理想化的幻想當中,也不願面對現實。所以放棄這種病態的追求有時就好像戒毒一樣艱苦,但如果不戒除,將永遠無法真實的活着,永遠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這個他一直試圖逃避的自己。

在這種尋求的作用下,一個人很輕易對自己不滿、自責、自恨,甚至會有自我覆滅的衝動。因爲理想的自我一直是努力追求的,現實的自己是一直努力擺脫的,但當理想無法達到,現實無法擺脫的時候就會陷入這種兩難之中,即無法成爲公主,也無法逃離這個可憐的平常的軀殼,對理想自己的願望越增強烈,就越對現實中的自己厭煩,膩煩達到頂點就是自恨,自恨到達頂點就會有輕生的主意,因爲既然理想的自我無法達到,那麼還不如毀掉這個現實中的自己,這樣也不至於在現實眼前低下頭來,接收原來的自己,就可以不再面對這樣殘暴世界的本相,就可以一直生活在公主與神的幻象當中來自欺。

如果榮幸的話,在很長的一段人生中,他會表現的很傑出,異乎尋常,可以繼續維繫他的神話,可以繼續保持和他人比擬的優越感,四周的人也會以爲他是令人羨慕的出色的人,令人崇敬的人,一個社會上或學校中的成功者。但不要忘了理想究竟是幻想,畢竟在現實當中沒有人能君臨天下,沒有人能永遠保持優越感,沒有人能永遠讓別人以他爲核心。夢總有醒的一刻。因爲他一切的“成績”皆來自害怕自己成爲一個平凡人的恐懼及成爲一個超人的夢,所以當他無法再繼續扮演一個全能的超人的時候,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逃避這樣一個現實,他可能會挑選放棄及退縮,不去接受挑釁,不去面對人羣,當然也可能會用各種逼迫的方式來逼自己繼續努力,比方他會逼着自己在各種場所表現良好,逼着自己在各各方面表現精彩,雖然現實已經告知他,這是不可能的,人無法在所有的方面做的好,表現的傑出,人無完人,但他依然不會結束這種無謂的努力,因爲他即無法放棄成爲神的幻象,也恐懼面對做爲一個普通人的自己。因爲從前的閱歷是如此的美妙,甚至於讓他信任自己就是一個神,讓她相信自己就是一個萬人矚目標公主,所以他情願繼續這個夢,而不願直面現實。

正是有着這種病態的追求,所以咱們就可以很好的懂得爲何患者無法面對自己的任何缺陷;爲何會因爲一次失敗而把自己全部人否認;爲何被人拒絕是如此的恐怖;爲何要贏得所有人對他的愛好及認同,爲何會對來自於他人的傷害如此的敏感。因爲他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因爲真實的自己,畢竟僅僅是一個普通人,他無法接受自己做爲一個普通人的現實,無法放棄並且病態追求的吸引力。

有時這種病態的自負與對完美的追求也是一種自我掩護的方式。有時是爲了逃避殘酷的現實,有時是爲了防止成爲某個人。

當一個人把幻想化的自我當成事實,就會害怕現實,就會膽怯現實中的自己。當他病態的自負被現實刺穿的時候,他可能會抉擇廢棄;可能會變得易激惹,對生活中來自於別人的一點小的損害而耿耿於懷甚至會去報復,因爲只有這樣才幹持續維繫他完善自我的形象,能力不至於讓病態的自信幻滅。

當然,有時這種報復的傾向不一定以顯明的方式表現出來,有時僅僅是在內心中感想到強烈的憤怒及不滿,比如:當他人開了自己一個玩笑;當他人對自己哪怕有一點的傷害;當他人沒有表現出對自己足夠的尊敬的時候,患者內心中的惱怒就會變得強烈,而這種強烈的憤怒及報復的衝動和刺激事件本身基本不成正比,就好像別人無意中踩了他一腳,他就需要打別人一拳才能消氣一樣。即使這種易激惹的情感已經影響到了他的重要人際關係,他也很難意識到,這是因爲自負受損而非現實傷害才讓自己如此失去理智。正是因爲他要維繫一種與他人相比的優越感,一種成爲超人的自負所以纔會無法忍受那怕一點傷害。

爲了維繫一種理想化的自我形象,有時患者還會無意中把自己表演成爲一個“聖人”,一個唐僧或佛祖式的人物。一個大學生,生活中充斥了無數的擔心與恐懼,因爲就算是吐一口痰他都無奈諒解自己這樣“罪過”的行爲,更不要說當學校作業多的時候抄一次別人了功課了。

他的生活中佈滿了不確斷定性,他必須讓他人贊助自己來尋找肯定的謎底,就算是錯了自己也不必承擔這樣的一個責任,依然可以堅持自己的“純潔性”,所以當他今天上網了;當他多花了多少元錢在午飯的時候給自己加了一條魚來吃;當他在軍訓的時候偶然偷勤;當他在吃肉就認爲自己殺生的時候,就必需給親人一遍一遍的打電話,來求證自己的行爲“是否合法”。只有一直的求證他纔可以逃避自己需要承當的義務,他纔可以犯過錯,因爲就算錯了,也是親人錯了,而非自己錯了。這樣他就繼續可以維繫一個完美的自我形象,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就會恐懼不安,無法忍耐。當然這種完美主義的標準也會外化,當他用這種聖人的道德觀來要求自己的時候,也會用這種道德觀來權衡別人,當發現別人也沒有做到,包含心理醫生,他就會對他人及這個世界感到掃興。

但問題不在於他自己不夠好,他人不夠好,這個世界不夠好,而是他用聖人,用一個足夠好,足夠完美的尺度當成自己的行爲準則,無意識中就把自己標榜成爲一個聖人,一個相對純粹的人,所以,任何違反他的價值觀的貨色都是讓他恐懼的,其實他恐怖的是成爲一個普通人,恐懼意識到自己實在也僅僅是一個一般人的現實。

從上面的剖析得悉,恰是因爲追求優越感或爲了逃避內心中的恐懼及焦急,所以,一個人把理想化的自我當成實在的自我,把想像當成了現實,他就無法面對做爲一個普通人的自己,無法面對這個普通的世界。

這樣,他就會迷失真實自己,所有的努力不是爲了真我,而是爲了病態的自負及追求優越感,以證明自己的出類拔萃及不同凡響,來滿意理想化自我的等待。所以,即便他有令人愛慕的工作,圓滿的家庭,良好的經濟前提,美貌的表面,良好的學歷,他都不會真的幸福,因爲他抱有成爲超人的追求,所以他不會關注自己哪裏足夠好,只會關注哪裏不夠好。

所以,就算他已經令人羨慕,依然不會對自己滿足,因爲做爲平常人總有不夠好的處所,但這不合乎他的追求,他的追求是“全都好”,這樣他才能覺得有價值,這樣他才能知足自己君臨天下的優越感及自負的需要。爲了達到這樣的宿願,他會取捨過於追求勝利而無法面對失敗,當然也會表現爲極度敏感的報復心理,或爲自己設定聖人般的行爲準則,這一切都是爲了維繫一種內在的自負的需要,而非真實自我的需要。

所以就算他努力去掙錢,也許他愛的不是錢自身,而是錢帶給他的價值感與優越感;興許他會結婚,但他不是愛那個人,而是爲了找一個人“完人”,來匹配自己高尚的“品位”或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他會極爲善良或與世無爭,但這種仁慈的背後暗藏的卻是通過善良來證實自己是一個聖人,而不是爲了善良而善良這麼簡單。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