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恐艾”患者,不要太過於驚恐!

“恐艾”患者,不要太過於驚恐!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恐艾”患者,不要太過於驚恐!

艾滋病症狀與恐艾者實際上是密切相連的,正因爲這些檢測者對着自己症狀跟艾滋病症狀作一一對比,最終整日恐慌,成爲名副其實的恐艾者。

“恐艾者”不要杯弓蛇影

在張明玉的眼中,艾滋病是由於身體抵抗力下降而產生的系列多樣症狀,如長期低熱、慢性腹瀉、體重下降、咳嗽等,但很多“恐艾者”卻杯弓蛇影,只要身體稍有不適,他們就會將之與艾滋病聯繫在一起。

“其實,只要堅持潔身自愛,不吸毒、不濫交,想得艾滋病還沒那麼容易呢!”張明玉告訴記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只有三種: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的握手、共餐等都不會傳播艾滋病。#p#副標題#e#

恐艾者多數有過不潔行爲

“所有來這裏諮詢、檢測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對艾滋病懷有恐懼心理。但最終的結果是,大部分人並沒有感染艾滋病。”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主管醫師張明玉說,有10%左右的諮詢、檢測者嚴重“恐艾”。

年來,到市疾控中心諮詢、檢測的人達3000多人次,他們中,有大學生、私企老闆、外地遊客,年齡從十多歲到七十幾歲。據張明玉觀察,這些“恐艾症”患者基本上都是男性,多數都有不潔性生活史。

“由於這種行爲是社會道德規範所不允許的,他們經常會產生矛盾感、羞恥感和負罪感。加上對艾滋病知識一知半解,他們便把一些艾滋病症狀與自己的感覺對號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懼當中。”一位疾控專家分析。#p#副標題#e#

“恐友”檔案

檔案一:老孟,45歲,某公司老闆

狀態:基本脫恐

雖然已經基本“脫恐”了,但老孟現在想起來那段“恐艾”的日子,仍然不堪回首。

“恐懼了一段時間後,我的內心忽然堅強起來:就算是最後死了,也要死得明白。”於是,老孟一天天地堅持了下來,終於等到窗口期過了,他一個人來到市疾控中心做檢測。一天後,他拿到了檢測報告單,上面只有一個字——“陰”。

“當時,我抱着那張寫着‘陰’字的檢測報告單痛哭失聲。因爲一次酒後亂性,我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懷疑中,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妻子瞭解到我的情況後,沒有怪我,反而安慰我,但我還是一直恐慌,爲此事業還差點毀了。現在,我終於走出了陰影,相信自己‘沒事’了。走出陰影后,我想到一定有很多人有和我相同的經歷,於是就在一家‘恐友’論壇爲‘恐友’們做起了諮詢。現在,許多恐友都問我,大哥難道你真的就不怕了麼?你真的就完全相信檢測報告了麼?”老孟說。

老孟告訴記者,其實,剛拿到報告的時候,還是有些害怕,不過每次害怕時,他都拿出檢測報告單來看,多看幾眼那個‘陰’字,心情也就會好些了。“現在,我只想告訴‘恐友’們,艾滋病不是那麼容易傳染上的,不要杞人憂天,以後多收斂自己的行爲就可以了。”老孟坦言。#p#副標題#e#

檔案二:小趙,23歲,在校大學生

狀態:仍未走出心靈陰霾

小趙今年讀大三,和同學一起住在學生宿舍。小趙所在的寢室有一個同學生活不大檢點,有一段時間,那名同學經常莫名其妙發燒。小趙開始懷疑身邊的這個“高危人”是否得了艾滋病。

“我和他共處一室,如果我不在時他用了我的剃鬚刀、牙刷怎麼辦?”小趙常常這樣想。小趙把自己的東西都做上了記號,如果哪次發現記號變化了,他都非常緊張,然後把東西都消毒一遍。即便這樣,他的“擔心”有一天還是發生了,他發現自己的淋巴有些腫大。“不會是淋巴瘤吧,這也是艾滋病的徵兆啊!”

去醫院就診時,醫生告訴小趙沒事,只是一般的發炎,但他就是不相信。小趙最終走進了市疾控中心做艾滋檢測。檢驗結果出來了,結果呈陰性,他並沒有被感染。

“我是不是還沒過窗口期,所以還檢不出來?”陰霾並沒有因這次檢測而從小趙的心頭散去。他不斷上網查看關於艾滋病的知識,越看心裏越嘀咕。一段時間後,他再次踏進了疾控部門的大門。結果依然是“陰性”。

“如果不是艾滋病,我的淋巴腫大怎麼現在還沒消下去?”小趙問醫生。

“那是你一直摸來摸去,當然越來越大了。”

這次,小趙信了醫生的解釋,但是他又開始了別的琢磨:這艾滋病毒會不會像寄生蟲一樣,會到處躲藏,讓檢測人員查不出來呢?之後,他還是頻繁地進行檢測……

在此也希望看到此文的恐艾者,能夠正確理解這些艾滋病的症狀,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