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飲食營養 > 夏季吃這7款中藥能夠幫你清熱解毒

夏季吃這7款中藥能夠幫你清熱解毒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季吃這7款中藥能夠幫你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是生活中要做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在即將來臨的夏季,下面介紹一下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七味中藥。

能夠清熱解毒的7款中藥

1、玄蔘

玄蔘爲玄蔘科植物玄蔘和北玄蔘的根,含玄蔘素,環烯醚萜甙類;還含揮發油、生物鹼等;藥理試驗證明、玄蔘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劑都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玄蔘還有擴張血管和強心作用;多種玄蔘屑植物的侵劑都有鎮表和抗驚厥作用。

中醫認爲,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降火,涼血解毒,適用於熱病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傷津便祕及咽喉腫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溼盛者忌用。

2、夏枯草

夏枯草爲脣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內含三萜皁甙及其甙元齊墩果酸,揮發油及維生素,氯化鉀等。藥理研究證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其煎劑對某些常見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多種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醫認爲,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鬱結,降血壓,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淚、頭痛、眩暈等;用於痰火鬱結所致的瘰癘,癭瘤等。

3、金銀花

金銀花爲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綠原酸,肌醇,黃酮類成分等;藥理試驗證明:金銀花有抗炎和解熱作用,對流感病毒和多種致病菌、皮膚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銀花的清熱解毒功效。

中醫認爲,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熱,解毒,適用於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瘡、癰、癤腫等熱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爲6-12克;但虛寒泄瀉及瘡流清膿無熱毒者不宜用。

用量:一般爲9克左右。

4、地骨皮

地骨皮爲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根皮,內含桂皮酸,多種酚類物質,甜菜鹼及亞油酸等;地骨皮有顯著的解熱作用,其煎劑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劑對動物有顯著的降低血壓的作用。

中醫認爲,其性寒,味甘、淡,功能涼血,退蒸,清瀉肺熱,適用於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癰腫惡瘡以及肺結核和高血壓症等。

用量:一般爲3-9克。

5、決明子

決明子爲豆科植物燉葉決明或決明的種子,內含蒽酯及蒽醌甙,決明素及維生素A等,藥理試驗證明:決明子有降低血壓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種致病菌和軟便瀉下的作用。

中醫認爲,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適用於肝熱或肝經風熱所致的目赤澀痛,羞明多淚等;此外對治療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及習慣性便祕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搗碎煎服。

6、板藍根

板藍根爲十字花科大青葉屬植物菘蘭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藍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藍根有顯著抗病毒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條鉤端螺旋體作用。

臨牀上用板藍根煎劑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有顯著療效;對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療效,能緩解或消退症狀,促進肝功能改善;用板藍根治療病毒性皮膚病,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

中醫認爲,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適用於流感腦炎、乙型腦炎、肺炎、丹毒、熱毒發斑、火眼、皰疹等。

用量:一般5-9克;但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7、連翹

連翹爲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內含揮發油,連翹酚,黃酮甙,生物鹼等;藥理試驗表明: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所含連翹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連翹還有抗炎、鎮吐、利尿和強心的作用;所含黃酮甙能增強毛細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對毛細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醫認爲,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適用於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及過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清熱解毒食療方

1、冬瓜荷葉湯

材料:食物:冬瓜一至二斤、鮮荷葉兩大塊、瘦肉半斤。

功能:冬瓜乃夏天瓜菜,應值時令,以利水去溼去暑見稱,瓜味鮮甜。夏季亦是荷葉的旺盛生長期,清熱解毒,除煩通竅,加瘦肉成湯有荷葉香味、瘦肉鮮味,瓜之甜味,十分可口。

2、南瓜海帶

材料:食物:南瓜一斤、海帶四兩、瘦肉二兩。

功能:南瓜味甘、性寒,含維生素B、C,營養豐富,能充飢去熱、除蟲、定喘,加海帶可以減肥,去脂肪膽固醇,降低血壓;肥胖兼有高血壓者,可常飲此湯,更勝服藥。

製作方法:南瓜老的須去皮、去瓤及籽仁,嫩的不用去皮及其他,只須洗淨切件,海帶先浸軟切段,瘦肉原件洗淨,一齊煲三小時,湯清甜,瓜肉香滑。

3、蓮子綠豆湯

功效:補脾安神,清熱解毒。

材料:綠豆克,蓮子100克,冰糖200克,水3杯,鹽少許。

做法:蓮子煮15~20分鐘,取出備用。將綠豆洗淨,加3杯水煮開,蓋上二鍋蓋熄火燜1小時。放入蓮子,再以大火煮熟即可。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