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骨質疏鬆悄然吞噬晚年健康 95%患者未重視

骨質疏鬆悄然吞噬晚年健康 95%患者未重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即使是在上海這樣老齡化的大城市,因爲嚴重的“腰痠背痛”而不得不到醫院求治的病人中,其實95%以上已有明顯的骨質疏鬆症狀,很多人已發生骨折。然而,這些患者願意做進一步骨密度檢測的僅佔2%!

骨質疏鬆悄然吞噬晚年健康 95%患者未重視

骨質疏鬆成爲老年人常見、多發且會加劇致殘致死的高風險疾病。可是呼籲至今,仍有75%患骨質疏鬆的絕經後婦女沒有得到相應的治療。她們被忽略了,被漏診了!

50歲以上兩成患病

面對記者,上海醫學會骨質疏鬆分會主任委員、骨質疏鬆和骨病專科主任章振林教授以及華東醫院骨質疏鬆防治中心主任朱漢民教授都言辭懇切,表現得十分急迫又略顯無奈。

最新的骨質疏鬆“白皮書”稱,2009年,我國大陸50及50歲以上人羣的骨質疏鬆患病數約爲6944萬人(佔20.0%),其中男性1534萬人(8.9%)、女性5410萬人(30.9%)。隨着人羣年齡的增長,骨質疏鬆的患病人數也就越多,80及80歲以上女性的發病率更是高達2/3。若以骨質疏鬆造成較多的、後果較嚴重的髖部骨折爲例,大約25%的患者2年內死亡,有25%的患者喪失自理能力。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由骨質疏鬆引起骨折的年發生人數,事實上超過了心肌梗死、中風、乳腺癌等疾病的發生人數。”而令兩位教授頗爲遺憾的是,這樣一種看似症狀輕微卻正“悄無聲息”地吞噬着人們晚年健康的慢性疾病,無論在醫療界還是普通百姓心目中,都遠不如對待心血管疾病、腫瘤那般重視。

患者首診容易“迷瞪”

章振林教授指出,除了市民認知程度低,很多人會到發生活動嚴重受限、駝背、骨折等情況後纔到醫院就診外,就目前而言,全市各級醫院、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對骨質疏鬆的診療尚不規範,各科室合作也不夠。比如,骨質疏鬆症涉及婦科、骨科、內分泌科、老年科等多學科,患者首診往往容易“迷瞪”。一些醫院並未開設相關專科,專業醫師、專業監測手段不到位,也導致了骨質疏鬆疏於預防、治療程度不高。

至於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骨質疏鬆防治體系,更是路途迢迢。諸如最基本的開展高危人羣篩查、記入健康檔案、建立長期跟蹤隨訪機制,以及有針對性地實施社區科普宣傳等等,幾年來推進得都不盡如人意。“什麼時候,我們的骨質疏鬆也能像現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慢性病一樣,能夠有一張自下而上的N級防治網絡呀?!”章振林發問道。

治不治並非一個樣

“其實,骨質疏鬆是可以防範、需要治療的疾病,充分治療不但可以緩解骨痛等症狀,還可以防止骨折發生。”朱漢民教授強調骨質疏鬆並不是唯有老年、女性纔會發生,不是“治不治一個樣”,不是單單服用鈣片就可防治,也不是2-3個月的短期治療就能解決問題。有大宗臨牀數據顯示,骨質疏鬆男性患者雖少於女性,但死亡機率卻大於女性。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得到市衛生局、市醫學會和部分藥企的大力支持,由滬上一批專家熱心參與的一個大型骨質疏鬆主題活動,已將“50歲以上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篩查”列爲率先啓動項目。“第一步,我們是想鼓動骨質疏鬆症高危人羣的絕經期婦女,能主動了解自身的骨密度狀況。”章振林教授解釋說,首批篩查估計要用一年時間,以社區爲基地,使用骨超聲波儀器,先爲靜安、虹口、楊浦、徐匯等4個區的1萬名婦女進行篩查。

有關構建全市骨質疏鬆防治體系,章振林、朱漢民教授他們也有了“三步走”的一個初步構想:

第一步,由市醫學會骨質疏鬆專科分會的三級醫院專家各自包乾區域,開展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的骨質疏鬆規範化診治培訓;

第二步,從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各選擇1-2家,建立骨質疏鬆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平臺,進行骨質疏鬆防治體系試點;

第三步,全面推出本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質疏鬆患者互相轉診制度和操作流程。

一個需要3年左右時間就能夠實現的完美“設計”。讓我們期待她帶來一個改變現狀的健康好消息。

首席記者 施捷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