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艾滋故事:年輕人像花兒一樣凋謝

艾滋故事:年輕人像花兒一樣凋謝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艾滋故事:年輕人像花兒一樣凋謝

醫生找不到答案

那些健康的年輕人,竟然無法抵抗一種通常只在虛弱的癌症病人身上纔會出現的肺炎。

一些人的皮膚上開始出現紫色斑點,導致這種斑點的癌症是如此罕見,以至於手足無措的醫生們不得不翻查堆滿灰塵的醫學教科書,希望能夠找到答案。
 
這些年輕人像花兒一樣逐漸地枯萎。一些人失明瞭。這種新的疾病還損壞了他們的大腦,造成了癡呆。許多人在入院數週後陸續死去。1980年末和1981年初,在美國各大醫院裏,以及同性戀男性之間,充滿了黑暗和不祥的預兆。

好萊塢巨星死於艾滋病

當時,醫生們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疾病並不僅僅只侷限在同性戀者身上,也不知道它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那時候,他們還把這種疾病叫做GRID,即同性戀相關免疫喪失症。

直到1983年,科學家才發現造成這種新疾病的致命病菌,這種病菌最終被命名爲人體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1985年10月2日,好萊塢一代巨星羅克·哈德森被這種新的疾病奪去了生命。從這時候起,HIV和AIDS這兩個詞纔開始成爲美國家喻戶曉的字眼。

自從首例艾滋病報告發表,宣告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疾病的到來,至今已經過去了25年的時間。在這25年裏,艾滋病在全世界陸續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p#副標題#e#

患者曾是不可接觸者

堂娜·米爾德萬醫生是美國曼哈頓“貝絲以色列醫院”的一名傳染病專家,她也是最先認識到艾滋病的學者之一。米爾德萬醫生說:“我們那時候不得不對病人說,‘我們不知道這個病的名字。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引起了這種病。我們只知道,它是致命的。’對我來說,這些對話是我所做過的最艱難的事了。”如今是醫院艾滋病研究小組負責人的米爾德萬醫生,在回憶起最初的那些艾滋病患者時眼睛逐漸溼潤了。

米爾德萬醫生當時就發現,這種“神祕疾病”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她的這一發現在當時聽起來無疑是那樣令人毛骨悚然。

天天參加朋友葬禮

豪爾·莫斯科威茲是一名男同性戀者。在20世紀80年代,他幾乎每天都要參加自己同性戀朋友的葬禮,有時候甚至一天要參加兩場。

今年52歲的莫斯科威茲回憶說:“當時我也已經把自己的整個葬禮都安排好了,因爲我認爲那隻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1983年12月,美國科學家發現,一名患者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最終出現全面的艾滋病病症,平均需要5年的時間。這一發現意味着,當時已經報告的3000例艾滋病患者,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p#副標題#e#

13歲男孩打破安全美夢

而在當時,很多美國人還自以爲是地認爲,自己絕不可能感染艾滋病,因爲他們認爲,艾滋病只是男同性戀者纔會得的病。

1984年12月,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名叫賴安·懷特的13歲男孩,被診斷患上了艾滋病。這一事實將衆多美國人爲自己錯誤編織的安全美夢,一下徹底打碎了。

賴安是在治療血友病的過程中,因爲一個凝血因子而感染艾滋病毒的。由於害怕他把這種疾病傳染給班上的同學,賴安從此被禁止上學。

恐懼和猜疑

莫斯科威茲本人並沒有感染上艾滋病,但對於圍繞着艾滋病患者的恐懼和猜疑,他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莫斯科威茲至今還清楚記得,當年他去醫院看望一位垂死朋友時的情景。當他走進擠滿了醫生和護士的電梯間時,有人小聲地說了一句:“就是那個傢伙”,結果整個電梯裏的人一下全跑光了。

莫斯科威茲回憶說:“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自己就像個麻風病人一樣。”

艾滋病患者,甚至關心這些患者的同性戀朋友,都成了最新的不可接觸人羣。

今年56歲的艾滋病防治專家傑弗裏·格林還記得他在1984年治療的一位男同性戀患者。

這名患者原本是一家香水公司的管理者。在因爲PCP(卡氏肺孢子蟲肺炎,一種艾滋病患者常見的感染症)入院後,公司馬上給他寄來了解僱書。格林回憶說:“那名患者在精神和身體上都完全崩潰了。他就那樣死了。我真是不敢相信。”

早期的艾滋病,是一幅充滿了恐懼、憤怒和猜疑的畫面。與此同時,那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抗爭時代——無論對於同性戀者,還是不知疲倦的醫生和研究人員來說,都是如此。#p#副標題#e#

雞尾酒療法成爲轉折點

在艾滋病肆虐多年以後,由於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和戴安娜王妃等名人的人道主義關愛,人們對待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態度越來越理性,並漸漸團結在著名的“紅絲帶”的標誌下,與艾滋病進行抗爭。

第一種抗艾藥出現

1987年,“艾滋病紀念被單”(由許多小布片組合而成的大被單,用來紀念衆多因艾滋病而死去的人)在華盛頓的國家廣場展出,普通人開始對艾滋病越來越關注。

也正是在這一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一種抗艾滋病藥物AZT的使用。

米爾德萬醫生說:“事實上,直到AZT的出現,我們才真正感覺到局勢得到了扭轉。因爲AZT,我們纔有了兩年好日子。”

然而,AZT僅僅只是權宜之計。#p#副標題#e#

死亡人數趨降

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數不停地增加,1995年共有51297人被艾滋病奪去了生命。也正是在那一年,形勢開始有了轉變,因爲一種名叫蛋白酶抑制劑的新藥的出現,治療艾滋病的方式出現了革命性的突破。

醫生們開始使用一種被稱爲雞尾酒的混合抗艾藥物療法,這種治療方法雖然不能使病人痊癒,但是往往能夠將病人血液中的病毒成分降低到不易察覺的程度。

今年71歲的佛瑞德·瓦倫丁醫生是曼哈頓紐約大學醫療中心的一名艾滋病治療先鋒,最初一批蛋白酶抑制劑的臨牀實驗就是在這裏進行的。瓦倫丁醫生回憶說:“當時真是棒極了。它成了每一位艾滋病醫生的轉折點。”

在1995年至1997年期間,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下降了50%。

疾病並未離我們遠去

然而,這場疾病並沒有從此離我們遠去。

去年,全球有310萬人被艾滋病奪去了生命,大多數分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據聯合國估計,全世界共生活着4030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人。

儘管醫學界的先驅們正在努力尋找艾滋病病毒的疫苗,但事實證明,這一病毒並不是個容易對付的敵人。根據一些專家的預計,可用的疫苗至少還要10年才能被研究出來。

根據最新的數據,近年來美國新感染艾滋病的人數正在以每年4萬人左右的速度增加,其中60%的新患者年齡都在15至24歲之間。

這也意味着,預防艾滋病的信息並未在年輕一代人中有效地傳播開來。對於艾滋病剛出現時潮水般吞噬生命的情景,這些年輕人還完全沒有記憶。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