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醫務人員和艾滋病

醫務人員和艾滋病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務人員和艾滋病

職業暴露

自HIV/AIDS流行以來,世界各地的醫護工作者由於工作關係,也出現了感染 HIV病毒的病例。在職業環境中受到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皮膚上的傷口(如由針,醫療器械,或叮咬而造成的皮膚破損)接觸了被HIV病毒污染的血液。通過這種接觸感染HIV病毒的平均風險較低--約爲千分之三。不過,這仍是許多醫護人員相當關注的問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某些特殊情況下,皮膚破損具有更高的風險,例如:

深度損傷

源病人處於艾滋病的後期階段

造成皮膚損傷的器具上有可見血跡

造成損傷的針具曾經進入過源病人的動脈或靜脈

如果發生經皮膚暴露,那麼應該使用肥皂和水進行沖洗傷口,但不能用力擦洗。應該輕壓傷口周圍讓血出淨(但注意不要立即對損傷部位進行按壓)。並且最好是在開着的自來水龍頭下進行。#p#副標題#e#

少述情況下,也有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比如受感染的血液噴濺到眼睛裏)接觸而感染HIV的情況。研究表明,通過粘膜接觸感染HIV的風險小於千分之一。如果發生粘膜接觸則應該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潔接觸部位。如果眼睛受影響,應該進行徹底沖洗。

完整的皮膚暴露在感染了HIV病毒的血液則沒有受感染的風險。

雖然通過針刺傷感染髮生的機率較低,但是對於相關的人來說,其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AVERT曾經收到過這樣的現身說法:

“我是一個實驗室裏的技術員。在過去的9年半中,我每天都從晚上11點工作到第二天早上7點。我的工作包括抽血化驗、驗血、化驗尿液樣本,準備病人需要的血液製品。在93年12月31日凌晨3點55分,我被叫到急診室爲一位感染了HIV病毒的吸血抽血,她身上似乎已經沒有錢了,但希望獲得更多的鎮痛藥物。醫生首先要抽血化驗,以瞭解她的病因。我嘗試幫她抽血,但她突然變得很暴力,在我將針插入她的靜脈往外抽血的時候,她用手臂圍住我,並設法用骯髒的針頭刺傷了我的左手拇指。當我看到手上的針時,我覺得一股寒氣從後背一直涼下去,我知道我也可能變成HIV陽性。”

“到1994年3月,我確診爲HIV陽性。從那時起,我嘗試了市場上許多治療HIV的藥物。很多讓我產生了過敏反應,有的乾脆無效,而其他的則導致了耐藥性的增長。這是一場長年累月的戰鬥。到目前爲止,我的T細胞計數保持了穩定,並且我的病毒載量處於低於檢測水平和10000之間。我結了婚,在被感染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18個月大的兒子。他現在9歲半了,是我生命的驕傲。可我如何能告訴他,媽媽可能很快就要離開他了?2000年10月28日,2000年,我們很幸運地有迎來了女兒的誕生。每個見過她的人都說她長得很漂亮。今晚,我收到了她一週歲時HIV抗體測試的結果。陽性。”#p#副標題#e#

有多少職業感染的病例已被公佈?

截至2006年12月,美國報告的職業感染HIV的病例中,有57例是醫護人員。其中,有48例是經皮膚接觸; 5例是經粘膜接觸; 2例是經皮膚和黏膜接觸;還有2例是接觸途徑未知。此外,在醫護人員之間發生了140起職業傳染。以下是某些具有職業接觸史,並感染了HIV病毒的工作人員的病例,但他們在可能受感染的接觸之前和之後都沒有立即進行檢測。由於沒有其它的風險因素,因此這一感染最有可能就是由於這一職業暴露而造成的。這些人的職業介紹如下。

在英國,2008年11月,健康保護局(HPA)的報告顯示,共有5例在醫療環境中由於職業暴露而感染HIV病毒的病例,最近的一次是在1999年。#p#副標題#e#

什麼是普遍預防措施?

採取普遍預防措施意味着每個人都要進行預防。如果大家都採取預防措施的話,醫護人員就不用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感染風險做出假設。醫護工作人員有權利保護自己免受感染,無論是HIV病毒,肝炎或其他任何疾病。

下面的普遍感染控制預防措施告知世界衛生組織4 以幫助保護醫護人員血液傳播艾滋病毒感染,其中包括:

與病人直接接觸後要洗手。

使用保護屏障,與血液和其他體液直接接觸時使用手套、隔離衣、口罩、眼罩等。

安全收集和處理針頭和刀片,將它們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

避免重複使用針頭。

在所有破損和擦傷的地方用防水材料進行保護。

及時、認真地清理溢出的血液和其他體液的溢出。

使用安全的方法處置和管理醫療廢物。

發生暴露後的處理

研究證據似乎表明,發生暴露後不久立即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以降低受感染的機率。這種做法被稱爲 發生暴露後的處理 (PEP)。建議醫護人員在發生了職業暴露,與血液或其他有感染HIV病毒高風險的體液接觸後使用PEP。

雖然通常可以通過規範操作避免被針刺傷的風險,但是醫護人員應瞭解PEP的作用。這將有助於他們在發生事故時迅速作出決定。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