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心理健康對癌症預防的作用

心理健康對癌症預防的作用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健康對癌症預防的作用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2000年全世界惡性腫瘤發病已愈1000萬,死亡700萬;2001年我國衛生部信息統計中心資料顯示,惡性腫瘤已成爲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次分別是腦血管病和心臟病。可見惡性腫瘤已成爲21世紀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隨着鄉鎮工業化、居住城市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爲、不合理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其發病率仍呈逐漸上升趨勢;因此,近年來腫瘤的預防已受到人們普遍的關心和重視。腫瘤的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一個人們易忽略的原因,即社會心理因素,這裏着重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現代醫學模式早已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爲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現代生物醫學在研究腫瘤疾病時,基本上是從理化因素(放射線、致癌物)和生物因素(病毒、免疫缺陷、遺傳等)兩大方面考慮的;很少考慮心理社會因素與腫瘤之間的聯繫。隨着癌症病人日漸增多,臨牀醫生,尤其是腫瘤科醫生在長期實踐中發現這樣的現象:同樣的腫瘤病人,經過同樣的有效治療後緩解,情緒樂觀者複發率低、生存期長;情緒悲觀者,複發率高、生存期短。#p#副標題#e#

醫生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某些病人在確診癌症後,驚慌失措、悲觀絕望,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死亡;有相當多的癌症病人在診斷前,有過精神創傷,心理障礙,或性格是內向的或情緒是抑鬱、沮喪的。筆者曾遇見兩個比較典型的有這方面因素的患者,一例是51歲女性患者,因頸部腫物前來門診就診,她在發病史敘述中明確說到在發病前一週,她與單位部門領導大吵了一次,幾天內仍悶悶不樂,隨後不久逐發現頸部右側明顯出現一個腫物,後經頸部腫物手術活檢確診爲惡性淋巴瘤;還有一例57歲患胃癌的男性病人,兩年前,他本是一部門副處級幹部,上級將他調到另一部門擬任正職,可是工作了兩年多,級別並沒有調整,他一直情緒不好,鬱悶不快,當然這些情況是他妻子在其發病史敘述中談幾到的。雖然這些因素只是一些外部因素或者現象,但是可以說明心理精神因素在腫瘤發病中的確是起一定作用的。

希臘着名的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有句名言:“瞭解什麼樣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麼病更重要!”,西方解剖學和醫學鼻祖蓋倫(Galen)曾發現,生性活潑的婦女要比情緒抑鬱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會少;無獨有偶,我國古代中醫學早就有情志治病論,認爲情志不暢、抑鬱寡歡狀態下的婦女,會因氣血淤結、經絡痞澀而產生乳巖(乳腺癌)。國內學者對癌症病人的一項調查表明,76%的癌症患者發病前有明顯的精神因素,而一般內科病人只有32%。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提出了心理致癌三個重要因素:1.工作和學習上的長期緊張;2.工作和家庭中的人際關係不協調;3.生活中的重大不幸。現代醫學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嚴重的精神創傷,錯綜複雜的心理矛盾,長期的情緒壓抑,長期懷有不滿情緒和不安全感的人最易罹患癌症;心理學家把具有這類特徵性格的人稱爲“癌症人格”。

綜上所述,可見無論古代、現代醫學還是東方、西方醫學關於心理精神因素在腫瘤發病、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認識是一致的。至於其內在的發病機制,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並認爲:人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共用一套信號,一旦受到癌症人格的干擾,體內免疫細胞數量就會減少,從而容易導致細胞突變,誘發癌症。各種不良的社會心理精神因素均會導致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失調,從而在腫瘤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起着促進作用。當今,人們面對着由於工業化、都市化招致的社會結構和人類生活方式、工作環境的變化,日趨增快的生活、工作節奏以及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競爭,其精神壓力、心理刺激因素也日趨增多。可見,預防腫瘤,除了改變不良生活行爲和方式以外,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十分重要的。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