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什麼是高血脂

什麼是高血脂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值得警醒的是,被醫學界稱爲“隱形殺手”和冠心病“元兇”的高血脂,並沒有因爲人們對它的漠視而停止侵害健康的腳步。調查顯示,我國血脂異常患病人數已高達1.6億,35歲以上的人羣中有2500萬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症。雖然血脂異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可一旦發病卻可能造成傷殘或死亡的後果!“可以說,動脈硬化、血栓等衆多血管危機,以及引發侯耀文、高秀敏等名人卒死的冠心病都與高血脂有關!”專家說。

什麼是高血脂

針對我國國民日益嚴重的高血脂問題,衛生部日前在北京啓動了一項名爲“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血脂異常·2007)”的活動,並專門請來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鬆擔任宣傳員,目的就是在全國廣泛宣傳高血脂的危害,引起人們的重視。

爲了配合該項計劃,健康週刊本期也專門採訪了北京和廣州的心血管專家,爲讀者全面解讀高血脂,讓大家認清這一“血管危機制造者”的真面目。

調查:近4成市民不知道高血脂

在一項問卷調查中,結果顯示,39.4%的市民表示不知道或未聽說過高血脂。其餘60%的市民都認爲食用油膩且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會導致高血脂,肥胖也是導致高血脂的主要因素,並表示化驗單上顯示血脂正常就認爲自己的血脂是正常的。

其中在心血管專科有60%的市民認爲吸菸是導致高血脂的危害因素,20%的市民認爲高血脂與遺傳有關,20%的市民認爲高血脂與體育鍛煉和菸酒無關,20%的市民能夠說出檢查高血脂的各項指標。

極少數市民認爲高血脂是種“富貴病”,脂肪高就是高血脂。還有個別人認爲吃補品有助於調節血脂。此次調查中,心血管專科的受訪者大多數有高血脂,對高血脂防治有比較清晰的認識;而在普通內科就診的市民對高血脂的認知普遍很低,而且對調查表現漠然。

現狀:我國高血脂患病人數達1.6億

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250萬至30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這類疾病已成爲危害我國城市和農村人羣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

說起心血管疾病,很多人知道與高血壓有關,但實際上,潛藏在我們體內,時刻威脅着我們血管健康的還有一個更隱蔽、更厲害的“殺手”,它就是高血脂。專家指出,血脂異常是冠心病、心梗和缺血性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據統計,我國血脂異常患病人數已高達1.6億,35歲以上的人羣中有2500萬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症。雖然血脂異常無明顯症狀,一旦發病卻可能造成傷殘或死亡!但我國居民對血脂異常的重視度還遠不夠,沒有意識到血脂異常的危害性,大量患有血脂異常的人未能被及時發現,多數確診患者的血脂控制並不理想。根據對我國12個大城市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調查顯示,他們的血脂水平控制達標的只有26.5%,其中,冠心病患者控制達標的只有16.6%。化驗單結果正常不等於沒有危機

很多市民到醫院拿到血液檢查報告單後,往往會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指標與報告單上所列的參考值作對比。假如各項指標都在參考範圍內,市民很有可能認爲自己一切正常,根本無須治療。“其實這是最大的誤區。”專家說,“因爲對於那些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的人來說,他們的血脂應該控制得比化驗單上所顯示的正常數值更低,這纔是比較安全的。”

專家解釋說:“報告單上所列的血脂參考值並不可靠,因爲每個人的正常值會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危險因素不同而不同。”例如,一個吸菸且家族中有早發冠心病病史的人,其血脂正常值的上限就要低於不具有這些危險因素的病人。

因此,“拿到血液檢查報告單後,絕對不能按照參考值自行判斷情況是否正常,正確的做法是到正規醫院看醫生。醫生會根據統一的血脂防治指南,結合體檢者的年齡、所患疾病、是否合併其他危險因素等情況具體分析,判斷體檢者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例如,治療血脂異常首先是將“壞”膽固醇降至達標水平,那麼對於那些本身就患有糖尿病、冠心的人來說,“壞”膽固醇究竟控制在多少纔是正常的呢?

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冠心病或者腦血栓+糖尿病的患者:每2~3個人中將有1個人在未來10年中發生心肌梗死,屬於極高危的患者,所以他們的“壞”膽固醇應該降低到《2.1mmol/L (80mg/dL)

糖尿病、腦血栓、高血壓+3個其他危險因素患者:每6~7人中有1個將在未來10年中發生心肌梗死,屬於高危患者,“壞”膽固醇應該降低到《2.6mmol/L(100mg/dL)

高血壓+任何1個其他危險因素:“壞”膽固醇應該降低到《3.4mmol/L(130mg/dL)

無任何疾病或危險因素的血脂異常患者:“壞”膽固醇應降到《4.1mmol/L(160mg/dL)

危害: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幕後黑手”

據專家介紹,血脂本來是人體內的必備物質。在通常情況下,血脂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與人體相安無事。那血脂到底是怎樣變成危害健康的“殺手”的呢?

原來,一旦血脂顆粒穿過血管上皮細胞,到達“不該到的地方”——血管壁,沉積下來,使血管壁增厚,發生粥樣改變(即血管壁積聚了一層粘粘糊糊的髒東西,像粥一樣)就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危害。因爲,粥樣動脈硬化恰恰是衆多我們所熟知的致死、致殘疾病的“製造者”。

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心臟,就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就會出現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失明;如果發生在腎臟,就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肢體壞死、潰爛等。此外,高血脂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癡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與的發病有關。高血脂六大危險因素:吸菸居首位

專家表示,一般來說,人體血管表面的上皮細胞對血管有“密封”的作用,血脂無法進入血管壁。那到底是何方神聖幫助血脂突破這重屏障,侵入血管壁的呢?對此,醫學界經過了多年研究,歸納出以下六大危險因素:

第一位:吸菸。吸菸已被證實爲導致高血脂的頭號危險因素。因爲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逐漸損傷血管的上皮細胞,使上皮細胞間的縫隙增大。這樣一來,血脂隨血液流經這段血管時,就能像水中的泥沙一樣通過上皮細胞的縫隙,在血管壁內沉積形成血栓。周教授介紹,前一段時間醫院就有一位28歲的病人由於長期吸菸引起高血脂、動脈硬化,最後因心肌梗塞死亡。

第二位:高血壓。血壓過高,使血管上皮細胞長期受到高壓衝擊,發生變性、功能減退,從而讓血脂伺機進入血管壁。

第三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過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抗動脈粥樣硬化因子,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血脂。它能夠在血管壁內外自由往來,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積的血脂重新“搬”出來,“逆轉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積的過程”,周教授說。但遺傳因素和生活習慣都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有影響,比如吸菸、缺乏運動就會使其含量減少。

第四位: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如果市民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直系親屬中男性發病早於55歲,女性早於65歲),很有可能其本人基因上也有缺陷,天生血管內壁功能不好,同樣有可能導致高血脂。

第五位:糖尿病。糖尿病對血管壁上皮細胞的危害與冠心病相當,同樣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第六位:年齡。血管上皮細胞的功能也會隨年齡漸長而退化,當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就要注意積極防治高血脂。

專家說,凡是有以上危險因素的人羣,都應該高度關注自己的血脂情況。“沒有症狀不等於血脂不高。”專家特別強調,由於高血脂的發病是一個慢性過程,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等到出現頭暈目眩、頭痛、胸悶、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說話等症狀時,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也不遠了。

血脂四指標 各有各意義

我們在門診常常會見到一些病人拿着血液報告嘀咕:“上面明明只說我膽固醇高,爲什麼醫生卻說我是高血脂呢?”專家指出,以爲“膽固醇高不是血脂高”,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到底怎樣纔算是高血脂?“關鍵看四個指標。”專家說。

在我們拿到的血脂測定報告單上,通常會顯示四項指標: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上文提到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上任何一個指標超過了正常值,都屬於高血脂。”

由於形成血栓的“核心”正是膽固醇,所以在對高血脂的判定、診斷、治療過程中,總膽固醇值是四個指標中最具有指示意義,也是最受關注的一個。

甘油三酯水平上升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改變不大,但會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上升,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率。

至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很多市民都會對這兩個又長又拗口的專業名詞非常困惑。對此,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主任趙冬說:“可以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理解爲‘壞’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理解爲‘好’膽固醇。”

“壞”膽固醇升高危害最大,它的顆粒小而密,特別容易透過血管上皮細胞“鑽”進血管壁形成沉積,導致動脈逐漸狹窄甚至阻塞,與心肌梗塞發生的關係最爲密切。因此在高血脂治療中,首先要控制的指標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相反,體內的“好”膽固醇水平高,對於身體是有益的,而且可以幫助降低“壞”膽固醇在體內的水平,不過,“好”膽固醇只能夠在體內自行生成,目前促進體內成生“好”膽固醇的藥物還在研發中,不過運動加適量的紅酒可以促進體內“好”膽固醇的生成。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