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有哪些預防過勞死方法

有哪些預防過勞死方法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勞死症狀自測:研究者認爲: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在第1項~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18項中佔3項以上者過勞死的危險信號。

有哪些預防過勞死方法

這27項症狀和因素分別是: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頸部發木發僵

5、因爲疲勞和苦悶失眠

6、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

7、經常頭痛和胸悶

8、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電圖測試結果不正常

9、體重突然變化大,出現“將軍肚

10、幾乎每天晚上聚餐飲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

13、喜歡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菸30支以上

15、晚上10時也不回家,或者12時以後回家,佔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單程佔2小時以上;

17、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經常出差,每週只在家住兩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23、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

24、升職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

26、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27、最近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下面就是預防醫學專家告訴應該採取的對策——

按生物鐘作息,所謂生物鐘,是指人體內各個器官所固有的生理節律。一個人應該按照自身的生理節律來安排作息,絕對不能違反、干擾這種節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定時,則你將整天昏昏沉沉,疲憊不堪。

強化三餐營養,我們在安排一日三餐時,一要品種多樣,二要各品種之間的比例均衡,偏廢不得。當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則的前提下,根據各個年齡段的生理特點對營養物質作出某些調整,以便更好地促進身體健康。至於具體食品,營養學家建議你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不要忘記雞肉、豆類、菠菜、魚類、草莓、香蕉、燕麥片、海帶、脫脂酸奶等幾種,因爲它們富含能量,能幫助你避免過勞傷害,保證機體這臺發動機高效率運轉。

學會主動休息,人體持續工作愈久或強度愈大,疲勞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勞的時間也就愈長,這正是“累了才休息則不同,不僅可保護身體少受或不受疲勞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做起:其一,重要活動之前抓緊時間先休息一會兒。如參加考試、競賽、表演、主持重要會議、長途旅行等之前,應先休息一段時間。其二,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星期天應進行一次“整休”,輕鬆、愉快地玩玩,爲下一週緊張、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礎。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進餐和睡眠以外,還應明確規定一天之內的休息次數、時間與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隨意改變或取消。最後,重視並認真做好工間休息,充分利用這段短短的時間到室外活動,或做深呼吸,或欣賞音樂,使身心得以放鬆。

定期進行體檢,無論青年還是中老年人,也不論體力還是腦力勞動者,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包括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及有關心臟的其他檢查,以便早期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特別是隱性冠心病,發現疾病,不論輕重,都要及時認真治療。

善於勞逸結合,人人都要學會調節生活,短期旅遊、遊覽名勝;爬山遠眺、開闊視野;呼吸新鮮空氣,增加精神活力;忙裏偷閒聽聽音樂、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勞,讓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勞症的精神良藥。

健康生活很重要,堅持合理運動,現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靜而不動的特點,而最易使人疲憊的莫過於長期不活動。運動醫學專家認爲,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經常運動,以增加體能儲存,每週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鐘,或一星期進行3~4次溫和的戶外活動,每次30分鐘,都是必要的。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感到運動後更爲疲勞,這正說明你的機體需要調整,堅持一段時間後便會慢慢適應,體能會逐漸增加,抵抗疲勞的能力會得到強化。經常運動的人,肌肉的萎縮和力量的減退可推遲10~20年,血壓可保持穩定的正常水平。運動還能推遲神經細胞的衰老,幫助廢物排出,從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長期堅持健身跑和徒手體操,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工作能力會大大加強。

保持心情舒暢,不僅是體力不濟會導致過勞,心理性過勞---失望、焦慮、恐懼、神情沮喪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現代心理學研究:當一個人感到煩惱、苦悶、焦慮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就會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煩悶、懊悔、憤恨、焦慮、憂傷,是產生疲勞的內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須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個具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樂天派。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