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地溝油交易一年利潤可達20億元

地溝油交易一年利潤可達20億元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地溝油,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在科學上應該怎樣判斷?它對人體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目前的監管水平是否令人滿意?有無“絕招”將其徹底杜絕?帶着種種疑問,記者日前採訪了何東平老師,同時,他的另一身份,是中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工作組組長。

地溝油交易一年利潤可達20億元

(注:現在普遍意義上的地溝油,其實是餐廚廢油脂的一種統稱,包括地溝油、泔水油、煎炸老油。)

暴利驅使 地溝油交易火爆

根據調查,鉅額利潤是導致地溝油交易“野火燒不盡”的重要原因。就餐館而言,如把餐廚垃圾交給環衛部門處理,還需繳納一定的費用,但賣給私人,每年反而有少到上千多達上萬的效益。

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在武昌水果湖附近的一家餐館,老闆稱每天有至少有50桌左右的客人,餐廚垃圾大概有兩大桶,然後由環衛工人每日統一運送處理。隨後記者致電武漢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稱環衛工人從未運送過這家餐館的餐廚垃圾。

像這類不願主動“上交”餐廚垃圾的餐館,似乎並不在少數。作爲業內人士,以餐廚廢油爲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企業武漢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負責人曾煒就曾表示,:“不少餐飲店的餐廚廢油的收購權都已經承包給專人,收購方和餐飲企業間建立比較穩定的購銷關係,外人不得插足。”據報道,某大型酒店,一年僅賣餐廚垃圾,就能賺200萬元。

同時據何東平測算:每1萬人每天可產生1噸食品垃圾,經過提煉可產出130公斤地溝油,售價僅爲普通食用油的一半。綜合統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一年的總利潤達到15億—20億元。

對於餐廚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廚廢油每噸成本大約1000元,每噸廢油能夠提取0.8噸食用油,加工環節的成本僅300多元,而現在市場食用油的價格每噸超過6000元,按市價打對摺售出,一噸的利潤接近2000元,利潤率接近百分之兩百。暴利的驅使,地溝油交易火爆便不難理解。#p#副標題#e#

鑑別地溝油:哥德巴赫猜想般的難度

既然地溝油的危害人人共知,那就沒一種方法能鑑別嗎?

“這個難度,不亞於哥德巴赫猜想,”何東平的回答,讓不少人覺得有些失望。因爲在何東平看來,傳統的檢測方法只抓住地溝油中的某個特性,但沒有一種方法能同時有效檢測不同來源的地溝油,導致有時檢測誤差較大,更有誤判的可能。如果地溝油摻入含量較少時,也檢測不出來。

由於差異化的飲食習慣,所以國際上目前對餐廚業廢棄油脂的慘僞鑑別研究很少,而多是關於廢棄油脂綜合利用的成果。不過針對目前中國地溝油氾濫的現狀,消息人士稱,總部位於英國的制定糧油標準的國際組織——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有望落根中國。

雖然沒有權威的辦法,但辨別地溝油的幾個小竅門,最近卻在網上火了起來。一看。透明,純淨,無色爲純正的植物油。二聞。有異味的油,說明質量有問題。三嘗。口感帶酸味的油是不合格產品,有焦苦味的油已發生酸敗,有異味的油可能是地溝油。 四聽。取油層底部的油一兩滴,塗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並聽其響聲。燃燒正常無響聲的是合格產品;燃燒不正常且發出“吱吱”聲音的,水分超標,是不合格產品;燃燒時發出“噼叭”爆炸聲,表明油的含水量嚴重超標,而且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 五問。問商家的進貨渠道,必要時索要進貨發票或查看當地食品衛生監督部門抽樣檢測報告。

地溝油:有害亦有用

有報道稱,地溝油的毒性相當於砒霜的十倍,令廣大消費者不寒而慄,甚至有個別恐慌者,出現了“厭食症”的跡象。那麼,地溝油究竟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呢?是不是就百害而無一利呢?

根據何東平老師的研究,地溝油作爲餐廚垃圾的一種,來源複雜,含有黃麴黴素、各種病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成分,可能因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最初會出現頭暈、頭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長期食用輕者會使人缺乏營養、加速衰老,重者將導致腸道和心血管疾病,破壞消化道黏膜,內臟嚴重受損甚至致癌。

其派生的“潲水油”極易產生致癌物質—黃麴黴素,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毒性確實是砒霜的100倍,“但它在地溝油中的含量不會那麼高。”何東平提醒大家,一般情況下地溝油的毒性是不會那麼厲害的。

但同時,如果將餐廚垃圾中的油脂(垃圾油)提取出來,它將是一種寶貴的資源。雖然垃圾油已經失去再次食用的營養價值,“但其在工業上可用於製件硬脂酸、脂肪酸,是生產橡膠、肥皂、化妝品的重要原料。”

而且,就中國而言,餐廚垃圾在城市垃圾中佔有重要比例,爲40%左右。在學術界,餐廚垃圾通常按1萬人每天產生1噸餐廚垃圾計算,將全國城市的餐廚垃圾量分爲五級:一級爲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每天約產生1000—1500噸;二級爲武漢等大型城市,每天約產生500-1000噸;三級爲青島、寧波等中型城市,每天約200-500噸;四級爲南陽、襄樊次中型城市,每天約100-200噸/天,五級爲縣級小型城市,每天約100噸以下。

據何東平的調查,在中國日產餐廚垃圾100噸以上的城市有340個,100噸以下的有2800個。與此同時,每100噸餐廚垃圾可生產出3噸左右的生物柴油、5000立方米沼氣和70噸液體肥料。#p#副標題#e#

餐廚垃圾加工:爲有源頭好油來

地溝油的調查經報道後引起強烈關注和反響,1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緊急下發“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開展檢查,對情節嚴重的要吊銷餐飲服務許可證。19日,武漢市食安辦宣佈在全市範圍內,對餐飲服務單位採購和使用食用油脂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接受市民對“地溝油”問題舉報。

但如何才能根治“地溝油”的存在?何東平認爲,一定要從地溝油的源頭——餐廚垃圾的集中回收處理抓起,統一收集,統一管理,通過政府引導,將餐廚垃圾變廢爲寶。

而目前在國內,就有這樣一家“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標杆性企業——寧波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餐廚垃圾的回收利用。據該公司工作人員彭志輝向記者介紹道,“我們日處理餐廚垃圾約爲200噸,處理後的產品主要用於工業用油和製劑。”

據統計,寧波市有200家餐館與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簽約,指定後者爲其餐廚垃圾處理單位,並且據寧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寧波在處理餐廚垃圾問題上,下達了政府令,採取攝像頭監控等措施,要求餐館必須將垃圾交與開誠生態。同時,政府採取補貼的形式支持企業,“一噸垃圾政府補助90元,”彭志輝說。

按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慣,每年在餐桌上以通常每萬人每天1噸的餐廚垃圾量計算,每天的餐廚垃圾多達13萬噸,一年5000萬噸的餐廚垃圾。

上海環境集團總裁陶小平幾年前曾感慨,中國的垃圾太多,且處理水平較低,因此垃圾處理產業市場的投資潛力非常大。

回收髒亂不堪的餐廚垃圾之後再利用,企業真的能賺錢嗎?

彭志輝向記者坦陳,公司當下並無太多盈利,“開誠科技母公司靠製作工藝品起家,涉足餐廚垃圾處理,一方面出於回報社會的公益心,另一方面是看好這種綠色商機。”他補充道,這種綠色商機還需開發、等待。

同開誠科技一樣,武漢百信環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意欲掘金餐廚垃圾處理市場。何東平介紹,公司已與武漢工業學院達成協議,今年10月,雙方將在東西湖新溝鎮合建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350噸。

餐廚垃圾從“餐桌”到“綠色產業鏈”的位移,是一場捍衛中國食品安全的戰爭,雖然看不見硝煙,但火藥味卻濃。據知情者透露,在何東平從事餐廚垃圾研究的這幾年,他和他的學生多多少少都受到一些威脅和恐嚇。業內人士對此發出評論,在中國餐飲業高速發達的三十年之後,要改變一些固有的做法與模式,政府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段時期內的監管與抵制,更需要的是一種良好制度的建立與善於管理的智慧。#p#副標題#e#

關於何東平

今年53歲的何東平,身材微胖,看上去樸實又嚴謹,出生在江漢平原的他,似乎跟“油”結上了緣,其出生地江漢油田大名鼎鼎,35歲時成爲文革恢復高考後首屆“油脂工程專業”畢業生,從事油脂教學近20年,主持油脂工程設計項目55個。他的畢生,似乎都在爲“用好油,吃好油,管好油”而奮鬥。

一直專心致志做研究的何東平,從沒想過一篇有關地溝油的報道會將他推至風口浪尖,五味雜陳,難以描述。

“我不能說幹這個事情(地溝油調查)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何東平向記者真誠地說道,“但是幹這個事情,一定是要帶着社會責任來做,” 他也跟記者開玩笑說,你來試一次(跟着團隊做調查)就知道了。想必其中的酸甜苦辣,7年來何東平感受至深。

與油膩的漂浮物爲伴,與龐大的地溝油生產鏈條做鬥爭,日子似乎並不好過。

“我自己也吃油條,可能就是地溝油炸出來的,”何教授的無奈,似乎更暴露了在監管體制缺失的情況下老百姓的無助與渺小。

採訪他的時候,是在他的糧油資源綜合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辦公室,他面對這件辦公室,臉上溢滿了驕傲的滿足感,“這間房子與你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糧油的標準都是從這裏出去的,”最近,他又在忙活《餐廚垃圾中地溝油的管理辦法》、《地溝油的檢測方法》、《散裝食用油標識方法》等標準。

事件發生後,他希望更多的人關注的是地溝油本身,而不是他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所以,連續幾天下來,因爲太多的電話,他把手機關掉了。但是,沉默的何東平,並不是因爲害怕面對而逃避,而是因爲此時此刻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