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中醫如何養生 養生之道貴在淡欲

中醫如何養生 養生之道貴在淡欲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如何養生 養生之道貴在淡欲

養生貴在淡欲

“欲”字,《說文解字》解釋爲“貪慾”。古人還有一個寫法,即“慾”,“欲”字下邊加一個心,表示爲心裏所想、所求之貪慾。欲有很多種,物慾、情慾、色慾、性慾、食慾、官欲等。慾望是種類繁多的,是無窮的。欲是一把雙刃劍,人不可能沒有欲,沒有任何慾望,生活就失去了動力;而慾望過強,則會迫得人走向另外一個方向,控制不住就會出問題。所以慾望要儘量淡一點。

荀子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人類生來就有慾望,慾望達不到不可能放棄追求;追求沒有限度和界限的時候,就會產生爭、亂、沒有出路。荀子對欲的認識主要有兩點:第一,欲不可去。人人有欲,概莫能外。人生下來就有欲,這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把人的欲去掉,像宋代“存天理而滅人慾”,欲是滅不掉的。第二,欲不可盡。慾望沒有盡頭,會隨着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無限制地擴張和膨脹,因此不可能達到人的理想要求,也就是慾望永遠得不到滿足。

有欲是正常的,但如果讓慾望無限制地滋長,就往往會出問題,不合於養生之道。欲和物相持而長,物質越豐富慾望可能就越多,比如說住房,無房時思有房,有100平米的房子就會想着150平米的可能更好,有了150平米的房子可能又會惦記別墅,無窮無盡。原來的設想滿足了,同時新的慾望又產生了。

物是有窮的,欲是無盡的,所以在生活中需要平衡好“物”與“欲”的關係。慾望是一種思慮,挖空心思去想,耗人心志。想掙錢的挖空心思地想怎麼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想當官的挖空心思地想怎樣才能升得更高的官職,不斷地動心思、動心機,耗費心血、耗神、勞心。思慮過度的人往往脾胃不好,就是過思傷脾的緣故;另外,思則氣結,過思會影響身體氣血的運行;過思耗傷心血,又易有夜不安寐、心神不寧之患。

欲還有傷精之慾、情慾。中醫講腎主藏精,縱慾過度,傷害腎精,會損傷身體的根本。總體上來說,無慾不貪,慾壑難填,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的“欲”淡下來。中醫泰斗、國醫大師幹祖望,年逾百歲,依然身體康健、思維敏捷。他有八個字的養生祕訣:童心、蟻食、龜欲、猴行。童心,保持一顆童心;蟻食,要少吃;龜欲,慾望要淡;猴行,動作要靈敏。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龜欲,也就是使慾望減少,變淡,使神寧靜下來、心寬厚下來。

中醫如何養生 養生之道貴在淡欲 第2張

養生方法

一、天人合一 調於四時

元氣來源於先天父母,靠後天水谷精微滋養,以調節、維持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全過程,元氣盛,人之輕病可不藥而癒,重病可配合藥物或療法戰勝疾病。如元氣衰敗,雖有效治療,亦難免死亡。

中醫認爲,人要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否則就會生病,甚至死亡。中醫學叫“天人合一”,也叫“天人相應”。人的健康長壽,是不能違背自然氣候變化規律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要注意適應四季寒、熱、溫、涼外,還要注意避其風、寒、暑、溼、燥、火六種邪氣,更要注意防範反常之氣,這種季節氣候大氣反常所致之病叫做時令病。

如何避免反常之氣致病,首先應“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等,同時更要心理舒暢,無雜念妄想,勿勞心神,保持機體元氣抗病功能。這些預防措施對於老年或體弱多病之人,更爲重要。這也叫調於四時,和於人體。適應季節氣候之突變,是中醫學養生之道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二、情志安寧 氣血通暢

中醫認爲,生命活動,貴在氣血通暢,所以“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便是中醫治病的大法。影響氣血不暢的主要因素,就是心情不快,情志不寧。情緒安寧,可使氣血運行保持動態平衡,反常的情志,可使氣血運行逆亂。據統計,長壽健康者90%以上都具有溫和、開朗、樂觀的性格。中醫學將人的情志區分爲喜、怒、憂、思、悲、恐、驚七個方面,也叫“七情”。七情太過就要情志不寧,損傷人體元氣和功能。七情又分別與人體五臟各有所關,如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如過怒傷肝,可導致肝臟疏泄條達和動升的生理功能失調,肝氣鬱而化火上逆,出現頭暈、頭痛、心煩、急躁、口苦等病症。肝氣鬱滯日久,又可導致機體有關臟器的關係失衡。首先會影響脾胃,出現胃病。臨牀常見的高血壓病、眩暈病、膽囊炎、各種胃炎、神經衰弱等多種病,大都是由情志不寧而引起的。可見情志和人體生命健康關係多麼密切。所以情志的安寧,是中醫養生之道又一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動靜結合 形神合一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鍛鍊,可強筋壯骨,增強機體功能,使人健壯。但活動鍛鍊,必須動靜結合,形神合一。如鍛鍊活動時,心神不靜,胡思亂想,反而促使氣血紊亂。只有形神合一,相互爲用,互相依存,才能使人元氣充足,健康長壽。五禽戲、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等,無一不是既要形體活動,又要思想入靜,達到形神合一的。可見運動鍛鍊,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是中醫學養生之道的重要環節。

四、飲食有節 保護脾胃

民以食爲天。飲食是人體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但飲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又必須依賴脾胃的功能健全才能完成。人體各部分組織器官無不靠脾胃的消化、吸收、輸布水谷之精微,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動。故養生十分強調重視保護脾胃。實踐證明,長壽又健康的老人,都是飲食好、脾胃健的人。同時脾胃功能健全,又可增加人體元氣的抗病能力,即免疫功能。漢末名醫張仲景亦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所以歷代醫家在治療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方面,都十分重視調理脾胃。

脾胃之功能損傷,可來自多方面原因,如氣候的突變和精神刺激等等,但主要在飲食方面,暴飲、暴食、過食生冷肥膩之品,或過飢過飽、飲酒過度等,均可損傷脾胃。金元時代名醫李東垣亦指出:“脾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諸病之所由生也。”飲食方面最好能做到定時、定量、定性,早飯宜吃好、午飯可吃飽、晚飯要吃少,保護好脾胃。

中醫對食品種類亦非常重視。如《素問·臟器法時論》說:“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這說明人以米、麥、谷、豆等類爲主食,再輔助吃一些水果,肉類少吃爲益,多吃些蔬菜以補充飲食。現代科學對人體營養方面研究提出:主食宜粗細糧搭配,吃飯宜七八分飽,不甜膩,多食蔬菜,適當吃些水果、瘦肉、蛋類、魚蝦等品,保證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各種微量元素等營養,才能維持身體健康。中醫養生還有食療、藥膳等,可適當選擇。

五、益腎固精 全真養形

腎臟爲人體重要臟器之一,中醫學稱腎爲“先天之本”,腎氣旺盛,可使人精氣充盛,生殖力強,思維敏捷,筋骨強健,耳聰目明,年老而精力不衰。故歷代中醫學家都主張將益腎固精作爲保健強神益壽延年的養生重點。有人雖年逾古稀,但仍耳不聾、眼不花、發不落、齒不脫、精力充沛,都與腎固精足有關。相反也有人年不過花甲,卻未老先衰。造成腎精虧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且易造成腎虧的是青中年時期縱慾過度,妄想勞甚,不知養生所致。所以中青年時期不知固腎養生,病已造成,想補救已悔之晚矣。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年老不衰,青中年時期就要房事有節,清心寡慾,注意益精固腎。

中醫學養生之道,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理論,想達到精、氣、神充沛,既長壽又健康,難度雖有,但如能做好以上五個方面,是完全能實現的。的疾病與健康,衰老與長壽都和很多的飲食有關,除了外界的一些因素之外,我們自身和長壽的關係尤爲重要,而尤其是對元氣的保養至關重要,中醫養生學的核心就是保養元氣,只有元氣足,身體才能健康,人亦才更長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